【头部财经】根据《新闻1+1》对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连线报道,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这一核心数据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仍然是非常高的增速。
然而,与市场预期相比,5.5%的增速与预期略有差距。今年一季度平均增速达4.7%,而二季度回落至3.4%,显示出经济增长有回缓的迹象。尽管二季度同比增长了6.3%,但从环比角度来看,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因此,尽管5.5%的增长速度在大国中是相对较好的数据,但与季度之间的比较来看,一季度超预期,二季度与预期有差距,经济复苏面临着一定的回缓压力。
随后,对于下半年经济增长,刘元春指出,要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下半年的增速可能需要保持在4.6%至4.7%左右的水平。由于上半年的基数效应已经基本消失,下半年如果要保持4.6%至4.7%的增长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稳增长的力度。
另外,上半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显示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尽管旅游收入仍比2019年同期低约20%,居民消费仍比较审慎,但消费修复和提升仍在进行中。下半年如果在消费政策上加大力度,可以期待常态化的消费提升。
在外贸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1016亿元,同比增长2.1%,但单独看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了6.0%,这表明外贸仍面临压力。刘元春指出,在国际环境整体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为缓解下半年的压力,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提升了外贸促进手段,并通过发展新兴行业和提升出口竞争力来缓解压力。
最后,对于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刘元春认为仅凭逆周期政策还不足以解决结构性、周期性和体制性等多重原因造成的失业问题。他呼吁继续采取结构性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稳增长、保主体政策的力度。他预计随着服务行业的复苏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整体就业状况将逐渐改善,今年秋季失业率有望大幅降低。
总体而言,中国上半年国民经济显示出恢复向好的趋势。下半年,人们期待国家出台系统性方案来对冲面临的经济压力,加大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财政和货币政策回归到早前确定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