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库中国
用好三重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得到政策、技术与全球化三重动力助推。在笔者看来,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能、“出海”战略重塑国际竞争格局、智能驾驶向自动驾驶跨越正形成共振,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能。二是“出海”战略重塑国际竞争格局。三是智能驾驶向自动驾驶加速跑。在笔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重动力”,本质是“需求侧改革、供给侧升级、制度性创新”的协同演进。以旧换新激活内生增长,出海战略重构全球分工,智能驾驶引领产业跃迁——三者交织形成的“飞轮效应”,正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证券日报)
二、国内要文
1.低空经济迎黄金机遇期,代表委员建言产业如何起飞
低空经济已连续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在“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表示,我国已经迎来了低空经济黄金机遇期、产业腾飞期,低空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激活消费新业态,空中之城将不再是梦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从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规、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协同等多个方面对低空经济建言献策。(第一财经)
2.以“数据+算力”双翼驱动山西转型发展
作为中国能源革命的“试验田”,山西的转型之路始终牵动人心。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在山西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表示,山西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唐登杰谈到,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突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制造、特优农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增产扩能、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场景拓展、采掘业本质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证券报)
3.武汉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
据财联社,近日《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在发布会上表示,《方案》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在产业政策中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全市首批智能体产品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入库、培育。武汉市已经建立了服务专班,协调服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数据、算力等各类要素,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全年将开展10场以上的供需对接的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联合行业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行业的智能体,形成武汉智能体产品的矩阵,打造一批轻量化的智能化的产品。(南方财经网)
三、地方频道
1.深圳国资:提供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优质科创企业“零租金”
3月10日,在深圳国资国企10万方“产业空间供给”发布仪式上,深圳市国资委宣布,在市区协调联动下,统筹调配了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为入园的小微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空间,通过区政府遴选且符合相应政策条件的科技企业,最低可享受2年以内的免租优惠(签一年合同免一年租金,或签三年合同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实现“零租金”入住。深圳市南山区、龙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企业遴选细则等具体实施办法,将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按区域和产业用房类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租金优惠,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规划,灵活选择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空间要素成本。深圳市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中小科技企业普遍反映的空间成本问题,市区不断筹集优惠创业空间,甚至推出“零租金”办公场地,致力打造全球科创企业向往的“热带雨林”。(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2.为千行百业筑牢“算力底座” 河南10000P算力集群将全面投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10日发布消息称,中部最大算力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规划建设的100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算力集群项目预计于今年一季度全面投运,该集群建成后将整体提升中原地区数据处理能力与智能化水平,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筑牢“算力底座”,这不仅填补了河南超大规模智算的空白,更为大模型训练推理提供了“超级引擎”。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数据为基、场景为脉、算力为翼”的立体化发展格局。“算力与人工智能的‘双引擎’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我们将依托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强大的算力底座,携手大模型研发、芯片制造、新能源和金融机构等领域内的合作伙伴,构建‘资本导入-市场运作-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闭环,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繁荣生态,共同推动航空港区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打造郑州航空港区‘人工智能之城’。”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新闻网)
3.有资源型县城游客增长14倍 县域产业转型成效初显
近日,在四川省山西商会2025年年会暨川晋两地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昔阳县委书记黄亚平详细介绍了昔阳县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黄亚平表示,昔阳有好山水、好生态、好人文、好环境,正在全力打造“温暖的城市回家的旅行”,诚邀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昔阳县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昔阳县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县城,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产业转型措施,已经发展出了农副产品加工、锂电、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产业,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据昔阳县政府党组成员许宏伟介绍,该县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2024年,全县吸引各地游客420万人次,比前一年增长了14倍,文旅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5.4%。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昔阳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验证了县域经济产业转型的成功实践。(中国经营报)
四、公司化运营
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
记者3月10日从中国人寿获悉,2024年,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人寿联合新华保险率先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投资。截至2025年3月初,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先行试点项目,鸿鹄基金探索耐心资本投资规律,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实现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活跃资本市场双结合,为保险资金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作出了表率、积累了经验。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同意中国人寿继续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二期。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简称“国寿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将为险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未来,国寿资产将继续坚持着眼长远进行布局,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努力实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长期收益的双赢局面。(中国证券报)
五、王牌悟语
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