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燃油车禁售倒计时:绿色革命还是产业自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拾柒年 时间:2025-03-11 17:30:57

予方聊生活

2023年,欧盟通过《2035燃油车禁售法案》,挪威、英国等20余国跟进,中国海南率先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车。看似“环保大势”不可逆,但现实矛盾重重:全球仍有超12亿辆燃油车在役,电动车渗透率仅14.5%,且集中在发达地区。

更关键的是,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态度暧昧。丰田章男公开反对“一刀切”,德国迫使欧盟为**合成燃料(e-Fuel)**开绿灯。政策激进背后,实则是政治博弈与产业利益的拉扯。

禁售政策直接冲击传统汽车产业链。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汽车业将减少500万个岗位,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燃油车核心领域。中国一汽大众已裁员15%,博世关闭多家燃油喷射系统工厂。

与此同时,锂电池、充电桩等新产业尚未完全承接就业缺口,转型阵痛已不可避免。

政策制定者常忽视用户真实痛点。在海南试点区,尽管充电桩密度达3.5个/平方公里,但节假日仍现“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窘境。北方冬季电动车续航腰斩、二手车残值率低等问题,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更讽刺的是,欧盟调查显示,43%的电动车购买者家中仍有燃油车备用,“禁售”并未真正改变出行习惯。当政策与市场需求脱节,激进目标恐成空中楼阁。

予方聊生活

内燃机未必是环保死敌。保时捷投资7.5亿美元研发的合成燃料,采用二氧化碳 绿氢合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电动车低12%。宝马、马自达已启动测试,德国获批使用该燃料的燃油车可豁免禁售令。

但成本仍是硬伤:目前合成燃料价格约50元/升,是汽油的6倍。若未来十年降至15元/升,或可成为偏远地区、工程机械等特殊场景的过渡方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但禁售政策远比欧美谨慎。除海南外,其他省份仅设非强制目标,背后考量深远:

燃油车仍贡献25%的税收和18%的制造业就业;

锂、钴等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能源安全风险骤增;

截至2023年,充电桩故障率仍高达12%,配套体系需时间完善。

工信部“禁燃油车不设时间表”的表态,或许更符合大国产业转型的复杂现实。

结语:燃油车禁售倒计时,既非单纯的环保革命,也非简单的产业自杀。在能源安全、就业稳定与技术可行性的三角平衡中,政策制定需要更多灰度智慧——毕竟,让14亿人平稳转向新出行时代,远比喊口号艰难得多。

予方聊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