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2025数智钢铁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第十七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一,论坛以“数智赋能,精益增效”为主题,行业精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化转型如何精准赋能钢铁企业实现精益管理。
数智化转型如何驱动传统钢企精益增效?
传统钢铁生产模式中,炼钢过程犹如神秘的“黑匣子”,生产不可视、多环节难协同、冶炼情况全凭经验和间接的数据来判断,导致生产精准度欠佳、产品质量不稳、数据管理混乱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传统钢企的发展。
“全球钢铁行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关键转折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会议部副主任宋赞表示,“双碳”目标的紧迫性不断升级,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格局加速重构,技术壁垒与贸易摩擦倒逼中国钢企必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智化转型已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选择题,更是关乎行业存续的必答题。”
面对重重挑战,钢铁企业应如何切实推进数智化转型,助力精益生产?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陆认为,精益生产的重要抓手是车间里的“数字化看板”,“通过看板上的数据和表格,我们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迅速发现、精准追踪、深入剖析并及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管理的实时性、精准性与高效性。”
优也科技副总经理、能碳首席专家金周则将极致管控改善理念与精益运营思路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体两翼四驱动”模式,一体是指围绕企业数字化升级这一核心目标;两翼分别是极致管控的方法措施与精益运营的指导思想;四驱动即项目驱动、运营驱动、技术驱动和数据驱动,从多个维度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政策引领+技术升级,多元协同破局
数智化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升级,更是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局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
国家政策层面对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的持续加码,无疑为钢铁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2025年2月以来,宝武集团、中信泰富特钢等多家钢企陆续宣布接入或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将其应用于生产调度、库存管理、设备监测等多个关键运营环节。
田陆举例阐述智能化与信息化手段的成效。如利用“数字化看板”助力企业精简管理层级,推动组织模式向扁平化转变,以往管理层决策需多方询问众多岗位,如今依靠关键岗位数据即可迅速决策,极大提升决策效率。在某钢厂,借助相关技术,人员结构得以合理优化,推动人员向知识型工作者转型,培育出高素质精益制造人才,降低不良品率、提升产品一次通过率,切实提升企业效益。
不过,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企业也需保持理性。田陆特别提醒,AI在钢铁企业的人员管理、经营管理等层面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在炼钢自动化这一关键环节,单纯依靠数字模型难以完全模拟实际情况,需将数字模型与基底模型结合,不能过度夸大AI在钢铁行业尤其是炼钢环节的作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产业研究部项目总监李新宇表示,企业不能寄望于单一模型解决所有问题。在构建大模型的基础上,也可以打造单工序垂直模型、创建与企业紧密绑定的专业化模型,以此满足企业不同层面、不同工序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一条主线将各个模型串联起来,使各模型之间的接口汇总到企业自身平台。避免出现模型孤立、无法融合的情况,防止因模型分散而投入过多人力、物力成本,阻碍企业循序渐进地发展。
“中国钢铁行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从粗放制造转向精益智造。这场转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宋赞表示,未来十年,数智化能力将成为钢企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责编: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