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银行发展定位和转型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创新票据业务是加快发展思路之一。以下是创新的新思考。
(一)转变观念理念,明晰票据业务对中小银行的发展作用
于银行业而言,特别是中小银行在运营进程中,对于票据功能的认知常常拘囿于其充当规模调节的工具,却未能全方位洞悉票据业务于银行发展中所潜藏的庞大潜力与多元价值。
首先,票据的合理运用能够切实削减银行的资本占用。鉴于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为中小企业,依循最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的银票承兑业务,票据风险权重由 100%降至 85%,此无疑为银行降低了风险资产权重,腾出了更为充裕的资本空间。
其次,票据业务不单为银行开辟了丰富的拓客途径,还大幅增进了综合收益。票据业务的产品品类繁杂,操作灵动便捷,银行经由贴现、转贴现等业务能够获取可观的利差收益,与此同时,借由银行承兑汇票、票据增信等业务,亦可增添中间业务收入,进一步拓展了银行的盈利范畴。
此外,票据能够与流动资金贷款、应收账款等金融产品相互融合,助推银行全产品体系的优化与升级,进而吸引更多客户,为产业链客户给予更为周全和专业的服务。
再者,票据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其跨区域的流通特性为银行达成跨区域发展赋予了可能性。尤其是在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产品的驱动下,银行能够聚焦供应链平台企业,将票据业务辐散至全国范围,为银行在更广阔领域内的业务拓展筑牢了根基。
同时,中小银行能够凭借票据,服务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达 16 万亿以上,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能够化解一部分资金矛盾。
最后,票据业务还具备调控信贷资金能力的效用。票据既具信贷属性,又具资金属性,使得银行能够借助票据业务达成信贷规模和资金规模的灵活调适,从而优化银行的资金配置,提升资金的运用效率。
综上所述,票据业务于中小银行的发展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潜在价值远非仅仅作为规模调节工具所能涵盖。银行应当更为深入地发掘和运用票据业务的多元功能,以推动其业务的全方位发展与提升。
(二)立足本行实情,明确票据发展战略战术目标
中小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小微企业以及民营经济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置身于愈演愈烈的银行业竞争态势、经营模式的趋同性、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科技投入的困境、人才招揽的艰辛以及行业主导与区域限制的束缚之中,中小银行的发展征途显得崎岖难行,前景堪忧。
面对如此诸多挑战,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小银行或可于产品维度探寻创新突破之径。票据,作为一种灵动且独具特性的金融利器,恰能规避上述众多矛盾,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上佳之选。
在银行间竞争及经营同质化的难题面前,大型银行鉴于业务品类丰富多样,通常不会将票据业务视作主要的发展侧重,这无疑为中小银行预留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中小银行能够凭借票据业务的特色化路径,达成差异化竞争之目的。
面对科技与人才方面的掣肘,中小银行能够充分借助现有的票据市场科技支撑,诸如上海票据交易所新一代票据系统、上海票据交易所信息披露系统等基础设施,为票据业务给予坚实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完备的考核机制,积极招募并培育人才,中小银行能够在票据业务范畴塑造出别具一格的经营范式。
针对资源禀赋、行业及区域限制的问题,中小银行能够经由票据融资的方式,突破行业、地域的局限,深度拓展供应链产业链业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虽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高度系统化的运营体系,但中小银行凭借票据业务,同样能够实现业务的精耕细作,达成业务的壮大做强。
伴随未来票据承兑评级保证及信息披露制度的持续完善与执行到位,商业票据融资将迎来极为宏大的发展契机。中小银行应基于自身的实际状况,全力发展票据产品,于战略层面引领客户、产品和业务的发展趋向,同时于战术层面高度关注、深化管理、精细运营,并强化内部协调,以最大限度发挥票据在金融服务中的功能与效用。
(三)搭建组织架构,制定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方案
于当前的经营范式之下,中小银行的票据业务大多被整合至金融市场部抑或公司部予以管理。尽管这些银行普遍开展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借由期限错配的方式谋求收益,然而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企业需求疲弱,银行信贷投放受限,致使票据业务渐次沦为中小银行调节信贷规模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票据业务的良性发展。
直面这一挑战,中小银行倘若欲借票据业务达成新的增长极点,首要之务乃是摒弃将票据单纯视作信贷调控手段的传统理念,推动票据业务的全方位转型。具体来讲,总行应当立足于战略的高位,精心擘画票据业务的发展蓝图。这一蓝图需明晰票据业务的核心定位、组织架构的优化趋向,并确立主导部门及其管理职责。同时,需要设计科学的条线管理规划,设定合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确保在业务量、客户群拓展、经济效益、资金流动性及风险管理等诸多维度达成平衡。此外,还需构建完备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以及严密的内控体系,保障业务的稳健推进。
为达成上述目标,中小银行可施行以下策略:其一,加大票据贴现等交易业务的投入力度,提升市场的参与程度;其二,适度拓展与同业之间的授信合作,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其三,积极应对流动性分层所带来的利差挑战,降低运营成本;其四,深耕区域市场,精细化服务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其五,深度与科技公司合作,推进票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其六,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发行债券补充资本,为票据业务的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后盾。通过上述举措的施行,助力中小银行全面抬升票据业务的竞争力、创新性与发展能力,实现票据业务的转型升级。
(四)统筹票据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经营
票据作为一种融合支付、融资、结算、投资、交易和调控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信用工具,其全生命周期囊括了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回购、再贴现,直至最终的到期托收等一连串业务环节。于当下的金融市场之中,票据业务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对银行的管理及运营效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然而,当下众多中小银行于票据业务的管理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分散态势,尤其是票据承兑与转贴现等业务以及系统与经营管理被分割于不同部门之间。此种模式不但致使业务流程出现断裂,还严重束缚了票据业务整体效能的发挥,不但增添了运营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于票据市场中的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它阻碍了票据业务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统筹经营,使得银行难以充分施展票据作为综合性信用工具的优势。
为了提升票据业务的管理效率与市场竞争力,中小银行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达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业务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票据业务创新进程,诸如在承兑端推出保证等业务、在贴现端推出保贴等业务等,培育契合市场发展特征以及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业务及产品。
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票据统筹管理体系,搭建全生命周期票据业务系统,中小银行能够实现对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的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亦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把握票据市场的动态与趋势,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高效、便捷的票据服务。这将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巩固中小银行在票据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五)创新票据业务,形成本行特色化核心竞争力
票据业务创新作为票据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单在传统业务架构上精耕细作,更是通过融合前沿技术、前瞻性理念以及卓越服务,达成业务模式与流程的全方位革新与升级。这一创新进程旨在更优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满足客户与日俱增的多元化需求,主要涵盖以下若干重要层面。
其一,创新业务品种。在坚守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石之上,积极开拓新型业务品类,诸如绿色票据、供应链票据、票据增信、票据池等,以契合不同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
其二,创新业务流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技术,对票据业务流程予以深度优化,达成票据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办理,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与便捷程度。
其三,创新授信模式。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客户授信评级模型,结合企业用信状况、存款记录、评级情形等,对授信额度和期限实施动态调控,实现信用状况的全面、实时评估,以增进授信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其四,创新服务方式。依据客户的特殊需求为其供应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方案,达成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其五,创新风控手段。增强票据业务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处置能力,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和工具,构筑全面、有效的风控体系,确保票据业务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之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小银行应当通过票据业务的创新,塑造独具特色的票据发展之道,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全行票据业务的蓬勃兴起。
(六)梳理客户清单,做强传统行业挖掘新兴领域
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持续变化的客户需求之际,中小银行务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以强化其传统票据业务,并积极探寻新领域行业票据业务的发展契机。
首先,中小银行应当全方位梳理现存行业和产业的企业客户信息,深度挖掘并剖析票据业务数据,以达成分行业的精细化归类。在此基础之上,深度探究行业特质,诸如发展趋向、周期性等,深入洞悉各行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票据使用习性,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契合其行业特性的票据业务服务,从而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巩固中小银行在传统用票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持续拓展市场份额。
其次,构建科学的客户分级管理体制。依照客户的规模、信用等级和业务活跃度等要素,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并据此施行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对于行业地位凸显、用票规模宏大的核心客户,中小银行应通过定期访晤、市场调研等方式,深化合作关系,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和潜在问题,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以构建稳固的客户关系。
此外,中小银行还需要在持续总结、提炼传统用票行业业务模式和服务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度开掘未曾涉足行业的票据使用潜能,通过持续地探索与创新,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为更为广泛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票据服务。
(七)深耕产业场景,加大供应链中票据运用广度
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风头正劲,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助推现代产业链朝着更高端的价值链不断挺进。票据凭借其独特的法律保障、固定账期以及灵活便捷等特质,拥有服务于供应链的天然优势,成为推动供应链企业间信用叠加与传递的有力纽带。票据不但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的支付与融资成本,还能够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与互利共赢。
在供应链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应当敏锐捕捉产业发展的新趋向,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契机,深度探寻不同产业场景,洞悉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和潜在需求,对产业链各环节的特色与痛点予以精细剖析。基于此,中小银行应以核心企业作为战略支撑点,以票据产品作为核心驱动力,全方位推动全产品体系及服务的深度融合、稳固衔接、强化保障和持续优化,从而为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注入强大动力。
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进程中,中小银行亦需保持审慎与平衡,避免过度倚重核心企业,防范“脱核”现象的出现,确保供应链的稳健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当更为关注上下游企业的实际诉求,提供公平、合理、高效的金融服务,杜绝任何形式的利益侵蚀,以维护供应链的和谐与稳定,进而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与信誉,吸引更多客户汇聚于其服务体系之中。
(八)发展商票业务,分类授信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近些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与类票据发展的双重掣肘,市场参与主体对商票的接纳程度显现出下降态势。再者,部分低信用企业的违约事件,更是加重了市场对商票信用风险的忧惧,致使众多企业对商票业务秉持审慎之态。
然而,务必要明晰的是,商票虽依赖于企业信用,然有《票据法》作为坚实保障,并赋予持票人追索权,这使其相较应收账款和类票据等资产更具优势。同时,商票亦具备借助保证、保贴等增信手段获取银行信用加持的潜能,从而实现信用的显著擢升。
对于银行来讲,开展票据增信业务不但能够切实节省风险资产占用,还能助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进一步优化业务架构。而对于持票人而言,他们能够便捷地在任何一家具备保证行授信的银行办理贴现,无需顾虑承兑人的授信额度事宜,极大地增进了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然而,当下商票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偏低,这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契机。鉴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经营能力存有差异,中小商业银行能够深入评估企业的财务信用状况及资金周转需求,对商票贴现业务施行分类授信、授权策略。通过积极扶持优质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商票业务,不但能够带动更多企业广泛运用商票,还能切实拓宽银行的获客渠道,推动银行业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九)建设票据平台,满足客户定制化多元化需求
基于业务体量与科技水平的综合考量,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票据业务,可采用与集团企业、核心企业、供应链平台联合搭建票据平台的模式。
于与集团企业的合作而言,一方面,集团企业坐拥庞大的业务网络以及稳健的现金流,与之合作搭建票据平台,能够对其集团公司的票据资源予以整合,提升集团内部票据的流通性与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亦可凭借集团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客户的加入,达成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的目标。此外,双方还能够深度协作,共同开发定制化的票据产品及服务方案,以契合集团企业的独特需求。
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搭建票据平台,中小银行能够围绕核心企业构筑完备的票据生态圈,整合核心企业上下游的票据资源。这不但有益于中小银行借由核心企业的业务发散性实现客户的获取与留存,还能够推动全产品体系于产业链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拓展银行业务的服务范畴。
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合作,将为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撑。供应链平台整合了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多维信息,为票据业务的贸易背景审查及风险控制筑牢了根基。同时,供应链平台通常具备先进的科技技术,中小银行与其共建票据平台,能够充分施展双方的优势,达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和业务共赢。此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抬升票据业务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操作风险,并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十)加快系统对接,推动基层网点票据系统接入
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的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深度整合了原有的 ECDS 与交易系统的业务功能,达成了纸电票据的全流程一体化处置,并且别出心裁地引入了“找零支付”功能,极大地增进了票据使用的便利性与灵活性。这一创新之举,不单为中小商业银行呈献了票据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方略,还进一步助推了票据市场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还崭新增添了企业信息报备、账户主动管理等功能,不但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透明度,也显著抬升了票据到期后的自动化处理水准,从而有利于中小银行更卓有成效地管理和把控票据业务风险。
然而,当下科技能力的有限性致使众多中小银行迄今尚未具备自建的票据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对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适配与接入能力。为了充分彰显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优势,中小银行务必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系统建设能力,加快相关系统的升级改造进程。
具体来讲,中小银行应积极促进自用票据系统与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融合,确保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数据共享。同时,还应当加速基层网点票据系统的接入工作,以全方位提升本行票据业务的科技化进程,增强票据业务办理的质量与效率。
(十一)加大科技投入,赋能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发展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引领华章,其核心要义在于金融对科技的深度扶持以及科技对金融的精准赋力。尤其在中小银行票据业务范畴,科技赋能之效用格外凸显,主要呈现在票据科技系统的研发与构建、风险防范、业务交易以及客户挖掘与维系等诸多维度。
于系统建设而言,科技投入能够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助推票据产品标准化、业务流程自动化及智能化。此不但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为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注入崭新活力。同时,科技赋能亦使票据产品创新具备了可行性,诸如票据等分化等创新产品应时而生,进一步契合了市场发展的节律,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在风险防控层面,借由构建风险防控模型,实时监测票据交易风险,及时察觉并处置异常交易,进而有效削减了票据业务的风险。建议中小银行持续增强数字化建设投入,借助上海票据交易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构建契机,推动本行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擢升,以科技之力推动数字化风控的转型升级。
在业务交易方面,完备企业网银建设以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强化 PC 端系统建设以提升客户经理业务办理的便利性与效率。在客户管理领域,透过系统数据的整合与剖析,中小银行能够构建精准的客户画像,深度发掘和解析客户特质,洞悉其需求和偏好,从而为精准营销提供强劲支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一步助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加强合规管理,未雨绸缪防控票据业务风险
中小银行在深度耕耘票据业务之际,务必牢牢坚守风险防控的坚实堡垒,矢志于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与防控体系,以达成合规风险的有效防控。
首先,从严把控准入关隘。透过客户地域、行业背景、经营范畴等多维视角展开尽职调查,深度探寻客户的基础信息、融资需求及其背后的动因,并对企业资质予以严苛审查。
其次,加大贸易背景审查力度。借由系统升级,达成发票信息的自动化校验,且与合同、贴现逻辑相互匹配,构建起自动化审查机制,以保障交易的合规性与真实性。
再者,强化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密切追踪贴现资金的流动趋向,坚决杜绝资金回流至出票人或转存为保证金,同时严防资金流入禁止性领域。定期施行票据业务的全方位排查,构建起严格的问责制度,确保违规问题能够得以及时、高效地处置。
同时,中小银行应当严格依循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管理要求,强化信息披露的查询与审核工作,参照上海票据交易所的逾期企业名录,适时调整企业授信和准入政策,切实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此外,中小银行还需持续提升票据市场的投研能力,精准研判票据利率走势,并加强分时段监测,适时调整策略,以有力防范票据利率风险。
(本文原作者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肖小和,李紫薇,陈晨,钟艳芳)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 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