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奔驰中国业绩拖累奔驰全球、北汽股份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汽车咖啡馆 时间:2025-05-13 21:30:55

出品|搜狐汽车·

作者|胡耀丹

近日,多家车企陆续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搜狐汽车梳理发现,传统豪华三强——奔驰、宝马、奥迪三家车企,在2025年一季度均出现净利润/税后利润下滑的情况,其中,奔驰净利润下滑最为剧烈。

财报显示,奔驰全球一季度净利润为17.3亿欧元,同比下滑高达43%,近乎腰斩。营收方面,奔驰全球一季度营收332亿欧元,同比下滑7%。

同样,奔驰全球在华的合作伙伴之一北京汽车,在今年一季度也出现业绩下滑。数据显示,北京汽车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24.44亿元,同比减少8.77%;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减少10.2%。

究其原因,奔驰中国拖累了奔驰全球、北汽股份的业绩。

近年来,中国市场变化之快、压力之重,令众多车企举步维艰。其中,受转型速度、力度和产品竞争力、外界竞争环境等因素影响,奔驰中国面临较大业绩挑战。

01 奔驰中国承压

2024年,奔驰全球业绩就已出现下滑趋势。当年,其营收为1456亿欧元,较2023财年的1524亿欧元下滑4.5%;息税前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较2023年的196.6亿欧元下滑30.8%。净利润为104亿欧元,较2023年的145.3亿欧元下滑28.4%。

不过,与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8.4%的幅度,奔驰全球在2025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的数字较为惊人,利润下滑幅度扩大的趋势明显。

作为奔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影响无法忽视。

“2025年一季度的收入略低于上一年同期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净定价产生负面影响、单位销量略有下降,以及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BBAC)的零部件业务减少(该业务按权益法核算)。”奔驰全球在一季度财报中解释。

其中,“净定价产生负面影响”暗指定价策略较低导致收入下滑,再加上单位销量下滑、与北京奔驰零部件业务减少两个因素,导致营收下滑。

财报显示,奔驰全球共有三大业务,分别是奔驰乘用车、奔驰商用车、奔驰出行服务(包括金融服务等)。一季度财报显示,这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73%、12%、19%。

在商用车领域,中国市场对奔驰全球的影响较小。奔驰商用车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为4648辆,同比去年的7670 辆下降39%,仅占奔驰商用车全球份额的5.6%。

在出行服务领域,中国市场对奔驰全球也有一定影响。

财报显示,奔驰2025 年第一季度新的融资和租赁合同数量为27.44万份,比上一年同期减少 14%。具体到不同市场,中国市场中新业务量的下滑尤其明显。在中国,由于销售端和金融服务领域持续激烈的竞争,新业务量减少了47%。德国、美国、其他市场则分别同比下滑14%、下滑5%、增长4%。

不过,影响最大的仍是奔驰乘用车这一主营业务。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销量占奔驰乘用车全球销量的34.2%,是奔驰乘用车的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也注定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财报显示,一季度奔驰乘用车在华销量为15.28万辆,同比去年的16.9万辆下降了10%,下降幅度与德国并列第一,销量下滑数量位居所有市场中第一

2025Q1奔驰乘用车在华销量大幅下滑 图源:财报

在华销量下降直接带来营收、利润的下降。虽然奔驰全球没有明确指出中国市场是营收减少的主因,但这一信息已在更详细的细分市场数据中得以体现。

一季报显示,奔驰乘用车在各个市场的营收都较为平稳,唯一出现大幅下滑的市场是亚洲市场。其营收由去年的83.95亿欧元下降至73.98亿欧元,同比下滑11.9%。

2025Q1奔驰乘用车亚洲营收大幅下滑 图源:财报

在2024年,奔驰中国营收下滑的趋势就已有显现。在2024年奔驰全球财报中,其披露的分地区营收数据显示,其在中国营收为231.4亿欧元,同比2023年的252.8亿欧元下滑约8.47%。

利润方面,财报中并未对分地区的利润情况作出说明。但在对一季度税前利润(EBIT)下滑的解释中,奔驰全球也给出了受净定价负面影响、销量下降致二手车再销售业绩下滑、北京奔驰零部件业务减少等因素。

虽然奔驰表示受到了净定价的负面影响,但从全球毛利率来看,其仍然表现稳健。搜狐汽车计算发现,一季度奔驰全球毛利率约为19.8%,同比去年的20.1%仅出现微降;奔驰乘用车毛利率约为20.9%,与去年同期的21.0%相差无几。

但如果从北京汽车的公告中透视北京奔驰,奔驰中国的业绩下滑则更加明显。

奔驰乘用车在中国的合作方为北京汽车。北京汽车发布的《有关北京奔驰财务信息的公告》显示,北京奔驰2024年收入为217.47亿欧元,同比下降3.36%;税后利润为24.43亿欧元,同比下降18.54%,下滑5.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58亿元。

北京奔驰2024年业绩表现 图源:《有关北京奔驰财务信息的公告》

按照51%的股权计算,与2023年相比,2024年北京汽车从附属公司北京奔驰获利减少约23亿元。而财报显示,北京汽车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减少了20.75亿元。

这意味着,北京奔驰的变化,很可能就是令北京汽车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奔驰税后利润的同比下降幅度,约为营收同比下降幅度的5.5倍,利润率明显下滑,赚钱能力明显下降。这也令中国市场价格战的影响更加具象化。

02 转型艰难

奔驰之所以在华业务不振,与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转变有关。

2016年,奔驰全球推出电动汽车品牌EQ,并计划到2025年推出10款EQ品牌电动车型。实际上,奔驰EQ品牌的第一款车型就是“油改电”车型EQC,目前该款车型因销量不济已停产。

伴随着EQE、EQS等车型上市,在销量不济的现实前,奔驰全球选择推迟转型。

2024年,奔驰全球明确放缓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向投资者保证“将继续改进其内燃机车型”,奔驰将“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推迟5年。康林松强调,在全球部分市场,受基础设施、充电设施、补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燃油车型在2030年或仍将有其存在的意义,奔驰也始终根据市场条件来制定策略。

由于转型速度等原因,目前奔驰中国转型的成果并不理想。从具体销量上来看,奔驰目前处于传统阵地没守住,新兴阵地也没攻入的境地。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北京奔驰一季度销量为13.78万辆,同比下滑9.1%。从销量结构来看,销量主力奔驰C级、奔驰GLC都出现同比下滑,这是奔驰中国的核心车型。C级是奔驰中国主要的入门级车型,根据媒体报道,未来奔驰在华C级车将停产。虽然奔驰E级、奔驰GLB出现同比上涨,但一跌一涨对冲之下,仍不及下滑的数量。

与此同时,奔驰中国“EQ”系列车型的产品也暂时没能乘上新能源的这股东风。数据显示,奔驰EQE、奔驰EQA、奔驰EQB、奔驰EQE SUV这四款车型一季度销量均为三位数,且同比下滑幅度几乎都超过了50%。

销量之外,在价格方面,奔驰中国也在行业“价格战”下被迫降价。此前,奔驰中国开始推出终端市场的优惠,不少热门车型一度“打骨折”,降价额度曾超过10万元。

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部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新能源化、智能化带动的本土品牌强势崛起是一大关键因素。在新能源领域,理想、问界、蔚来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性价比,快速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挤压了跨国豪华车企的生存空间。

目前,面对竞争压力,奔驰全球正在积极调整战略,来实现在中国的反攻。

拿出真金白银的动作发生在2024年10月,奔驰全球宣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过140亿元。2019年-2023年,奔驰全球在华研发投入为105亿元。2024年年底,有信息显示,奔驰全球正考虑加大投资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以期在未来至少四款车型中采用其自动驾驶软件。

在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上,康林松说:“中国不仅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更是全球创新的核心引擎。我们正从‘在中国,为中国‘迈向’在中国,为全球’,以本土研发反哺全球体系。”

据悉,奔驰全球2025年有4款新产品上市,2026年18款,2027年14款。其中,全新CLA的4缸发动机由奔驰独立开发和设计,而产业化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协作完成。针对中国市场,奔驰全球也提出了三大改变:降低成本、提高在华投资、充分利用在华的研发团队的力量。

不过,寒意之下,今年2月,奔驰中国仍然在华启动裁员。彼时,奔驰中国表示,业务的整合或削减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工作安排。公司将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岗位设置并与员工一起学习掌握新技能,并整合或削减冗余重复的岗位。

利润暴跌、销量下滑,在“汽车发明者”这一重星光熠熠的身份之下,BBA中业绩下滑最为明显的奔驰,正在寒意中寻找转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