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一调查才发现,现在买东西、办业务,好多地方的智能客服根本不顶用,想找个人工客服更是难如登天。按理说,现在商家都装智能客服,是想着能更快解决大家的问题,可实际用起来,全是糟心事!
智能客服也不是完全没用,查查快递到哪了、航班啥时候起飞这种简单问题,它倒是能秒回。但只要问题稍微复杂点,不管是打电话时的语音客服,还是手机上的聊天机器人,立马就 “露馅” 了。打电话过去,听着 “按 1 办这个,按 2 办那个”,一顿操作下来,问题没解决,时间倒是浪费了一大把。
你跟它好好说话,它好像听不懂人话似的,答非所问,最后来句 “非常抱歉”,可问题还是没解决。年轻人还好,遇到这种情况还能多试几次,老年人、残疾人碰上,那真的是干着急没办法。
更可气的是,想找人工客服帮忙,简直像在玩捉迷藏。有些客服打着转人工的幌子,实际上接电话的还是机器人;有的人工客服入口藏得特别深,按一堆数字,
好不容易找到,结果告诉你 “人工客服忙,排队中”;还有的干脆直接取消人工客服,让你在 App 或者小程序上填各种表反馈问题,填完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解决。消费者费半天劲,问题没解决,能不生气吗?
商家想用新技术、省点钱,这大家都能理解。但不能光想着省钱,把消费者当 “冤大头”,搞个半吊子的智能客服来糊弄人。有些商家特别 “双标”,卖东西的时候,人工客服热情得不行,一口一个 “亲”;等你买完东西出问题了,直接丢给智能客服。
客服本来是帮消费者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结果现在成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 “拦路虎”。这么干,时间长了,消费者都被得罪光了,商家自己的口碑也完了。
为啥智能客服这么 “笨”?说白了,就是商家不舍得花钱搞研发,智能客服的程序没做好,理解不了复杂问题。人工客服这边,转接流程太麻烦,能接电话的客服数量也不够,排班也不合理,导致消费者的问题根本传不到客服耳朵里。
要解决这些问题,商家得下点真功夫。多投点钱改进智能客服,让它能听懂人话,复杂问题也能处理;其次,把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搭配好,智能客服解决不了的,马上转接人工客服,人工客服也能提前知道消费者遇到了啥问题,快速帮忙解决;最后,好好培训客服人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别觉得 “转人工难” 是小事,消费者体验不好,下次就不买你家东西了。商家得想明白,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了,生意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