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国外从不原地热车?机修工痛心:这样做发动机少跑5万公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汽车知识百宝箱 时间:2025-05-13 22:32:06

咱开车的朋友,想必都对热车这事不陌生。以前老一辈开车,都讲究个原地热车,冬天尤其明显,车一启动,就先让它在那儿 “轰轰” 地怠速着,等上一会儿才慢悠悠出发。不过,现在说法可多了去了,有人说国外都不兴原地热车,这到底咋回事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先说说为啥以前大家都习惯原地热车。以前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和现在可没法比。那时发动机转速低,像化油器车型,如果不原地热车,化油器就没法正常工作,油门根本不好控制,开起来那叫一个费劲。而且以前的润滑油也没现在这么先进,得根据季节换不同型号的,冬天润滑油黏稠,流动性差,不热车的话,发动机各个部件得不到充分润滑,磨损那叫一个快。

现在呢,汽车技术突飞猛进,发动机采用了短连杆传动,润滑油也实现了全季度通用,从硬件基础上,似乎给原地热车这事 “松绑” 了。再加上国外一些汽车使用理念的传入,很多人就觉得原地热车没必要了,甚至一些汽车原装手册也建议启动后尽快行驶,这就让不少人直接抛弃了原地热车这个习惯。

可咱得知道,国外不提倡原地热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环保考虑。发动机冷机启动时,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含量比热机时要高得多,原地热车时间长,排放的有害尾气就多。但从发动机本身的工作原理来讲,这事儿可没这么简单。

车辆停放一夜后,发动机内部的机油会流回油底壳,早上启动时,发动机上半部分处于缺油、缺乏润滑的状态。虽说启动后机油泵会运转,慢慢把机油输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件,像活塞、连杆、曲轴这些关键部位,但这也得花点时间,大概 30 秒左右。要是启动后立马大脚油门上路,发动机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下高负荷运转,磨损程度会大大增加。

而且,发动机在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摄氏 90 - 110 度之间)时,供油系统也不给力,汽油无法有效气化,燃烧就不充分。这时候如果不热车,发动机就像人在饥寒交迫下还得干重活,不仅动力不足,还容易产生积碳。积碳这玩意儿,对发动机的危害可不小,它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增加油耗,严重的还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发动机故障。

从机修工的角度看,他们在日常维修中,见过太多因为不恰当热车导致发动机提前老化、磨损严重的案例。有个朋友,听了国外那套不原地热车的说法,每天早上一启动车,就一脚油门冲出去。开了没几年,发动机就开始出问题,动力下降,油耗飙升,去维修厂一检查,发动机内部磨损严重,维修师傅直摇头,说要是一直这么开下去,发动机少跑 5 万公里都是保守估计。

那到底该怎么热车才科学呢?其实很简单,启动车子后,别急着冲出去,让车辆原地怠速 15 秒到 1 分钟,让机油先在发动机内部循环起来,给关键部件披上一层 “润滑铠甲”。然后,以低车速行驶,把发动机转速控制在 2000 转左右,别超过 3000 - 3500 转,就像让发动机慢慢 “活动筋骨”,等水温上来一些,发动机温度接近正常工作温度了,再正常驾驶。

总之,热车这事,可别盲目跟风国外的做法。咱得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出发,科学热车,这不仅是对爱车的呵护,更是对自己钱包的保护。毕竟,发动机要是早早出问题,维修起来可费钱了。各位车主朋友们,为了咱的爱车能多陪咱几年,热车这点事儿,可千万别马虎!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就发财,咱们下期接着聊汽车那些实用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