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5月13日消息,近期,2025款大众ID.3改款聪明款的动力电池异常掉电问题引发了众多车主的强烈关注和投诉。多位车主在投诉平台反映,车辆在停车一段时间后,剩余电量会突然下降10% - 20%,这一情况给他们的日常用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多位车主的亲身经历来看,这种异常掉电现象并非个例。一位山东烟台的2025款大众ID.3车主在社交平台上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新车掉电情况。3月21日首次充满电,当电量降至43%左右时,停车3小时后电量竟降至21%,续航里程减少了100公里。4S店检测却未发现任何问题,只能让他继续观察记录。3月26日第二次充电一切正常,然而3月30日第三次充电,采用家充桩后,晚上停车时剩余电量33%,第二天9点开车时剩余电量就降到了23%,掉电达10%。从3月18日提车至4月25日,他总共充电8次,却出现6次掉电。尽管他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目前车在剩余电量高于25%时不再掉电,但低于25%时仍不时会有1% - 2%的电量调整。这位车主还在评论区征集面临相同掉电问题的大众ID.3车主,组建了“掉电车友群”,目前群内人数超过80人,且遍及全国各地,可见该问题的普遍性。
另一位2025款大众ID.3车主也有类似遭遇,他表示仅仅一个安装坐垫的时间,剩余电量就从38%降到了24%,这让他十分担忧,甚至怀疑掉电是厂商BMS(电池管理系统)的问题。还有车主称,自己的车在剩余电量30%左右锁车3小时后,两次发生掉电10%的情况。4月底加入“掉电车友群”后,他发现群里大部分车友的问题都没解决,好了的也找不到原因和规律,全靠“自愈”。不过,上汽大众给出的解释是软件问题,电池剩余电量与表现电池容量有差异,并提供了电量剩余12% - 15%后锁车静置2小时以上慢充充满、重置电池容量、平衡电压等解决方案。有车主反馈,按照这些方案操作后,情况有所改善,目前在剩余电量低于26%后,偶尔会掉电2% - 3%,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大众ID.3目前有两款在售车型,2024年7月上市的2025款聪明款采用三元锂电池,而2025年3月上市的改款聪明款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此次出现动力电池异常掉电的正是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对于这一问题,上汽大众官方客服表示,车辆异常掉电情况是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本身的特性导致,车辆静置后下次启动时会出现显示值的偏差,并非电池的质量问题,车辆可正常放心使用。客服还提供了应急处理方案,即为了保证剩余电量或者续航里程显示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将车辆电量用至12% - 15%之间,静置两小时后再充满。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对此解释道,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一致性较差。动力电池由众多电芯组成,电池管理系统要同时管理几百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放电曲线更为线性,容易计算电量百分比。而磷酸铁锂电池在相同电压下,每个电芯的电量差距较大,且内阻更大导致每个电芯的电量损耗不一致,这对电池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电池本身没有问题,掉电不是电量真实减少了,而是电池管理系统计算和显示的原因。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前采用的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它们各有优劣。一般情况下,三元锂电池成本更高,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但热稳定性较弱,更需要防范热失控风险,循环寿命较短,低温性能更优。而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近年来通过结构优化(如刀片电池)有所提升,热稳定性更强,高温下更不易起火,循环寿命更长,但低温衰减明显。
此次大众ID.3磷酸铁锂版的“掉电门”事件,虽然官方解释是电池特性导致,并非质量问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异常的电量显示偏差仍然会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和担忧。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期望车辆能够稳定、准确地显示电量和续航里程,以便合理安排行程。而此次事件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信任度,尤其是对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信心。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高电量计算的准确性,减少这种因显示偏差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及时、透明地解决问题,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毕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希望上汽大众能够重视此次事件,采取有效措施,让消费者能够安心驾驶大众ID.3,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