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停放在立体停车场内,非常拥挤。
“非”字形停车位 建议尽量将车辆与车位调整成垂直位置。以车辆B柱为参考,比如以第一号车位为参照物,让B柱对准它,基本可以倒进第三号车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一”字形停车位 先将车滑过欲停车格,与前方车格内的静置车辆平行对齐,接着右打方向盘,当两车角度在45°后,观察并回正方向盘慢慢后退。过程中注意控制车速,不要受后车催促影响而慌乱。
一段时间来,有市民发现在我市的部分公共停车场或停车位,出现了新能源车难以停放或停放时太挤的问题。记者实地走访我市商场、小区、立体停车楼,发现随着新能源车的车身尺寸日益“发福”,停车难问题愈发凸显。
地点:轮渡公交总站附近的立体停车场
四个轮子几乎贴着停车位边缘
市场上的大尺寸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以华为问界、理想、蔚来为例,中大型SUV的车身长度能达到5米至5.3米,宽度近2米。而标准车位宽度在2.2米-2.5米,机械式车位宽2.25米-2.3米,长度均为5米左右。
为了验证这些车辆是否能顺利停放进一些特殊车位,记者驾驶一辆车长5米、车宽2米、车高1.7米的蔚来SUV进行实测。
13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轮渡附近的海光大厦停车楼,现场保安介绍,停车楼允许宽度5米左右的SUV进出,但记者尝试进场时,发现车身和停车楼的坡道距离仅为10厘米左右,可能出现剐蹭,只好倒车退出。
随后记者驾车来到湖里华美空间的立体停车楼,保安告知记者,由于自动停车机械的最大承载车辆尺寸为长5.3米、宽1.95米、高1.55米,记者驾驶的车辆尺寸已经超出,无法停放。“有些新能源车尺寸合格,但车辆较重也不能停进停车楼。”保安说。
如今,不少停车场推出立体停车服务。记者在轮渡公交总站附近的立体停车场停放时,车辆的四个轮子几乎贴着停车位的边缘,甚至出现了车胎压边的情况。记者下车后用卷尺确认车位宽度约2.2米。“我开的SUV长度接近5.4米,停进这种立体停车位很吃力。”在现场,另一位车主张先生因为车辆尺寸原因,只能去其他停车场停车。
地点:禾祥西路附近一个老小区
停车后无法下车 只得启动自动泊车功能
部分老商场及老小区的停车位,由于建设时间早,且当时尺寸较大的车型不多,所以车位设置相对拥挤,这也给驾驶大型车辆的车主带来不便。在南中广场,记者驾车试图停进一个标准车位,但由于施划的车位紧靠一根承重柱,另一边还停放着一辆中大型SUV,记者只能慢慢倒车,以倾斜的角度将车停进车位。
在禾祥西路附近一个老小区,记者在停车过程中同样遇到此类问题,车位的两侧均停放着新能源汽车,当记者停进车位后发现自己无法下车,只能选择先将车辆在车位前回正后,使用自动泊车功能将车移进车位。
“早期车位施划时车位间并没有留够距离,导致现在如果相邻车位停着两辆大车,就会出现想下车却无法开门的情况。”小区居民张女士认为,如果在泊车过程中出现碰撞,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支招
“大块头”停车有技巧
面对不同停车场的复杂环境,越来越“胖”新能源车如何实现安全、便捷停放?本报邀请20年驾龄的驾校教练吴先生为您提供专业停车技巧。
吴教练建议,市民购买新能源车后,应掌握自己新能源车的长、宽及转弯半径等关键尺寸数据。这样在看到停车位时,能迅速判断是否可以停入。
此外,由于当下新能源车都有不少辅助驾驶,车主可以开启车辆的360°全景影像,能清晰看到车辆周围的情况,包括车轮与路边、车位线的距离,帮助精准停车。若没有360°全景影像,要合理使用后视镜——倒车时不仅要看左后视镜,还要频繁观察右后视镜,确保车辆左右两侧与障碍物或其他车辆的距离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