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已经快忘记了。曾几何时,它还是造车新势力里的“明星选手”,和蔚来、小鹏、理想并称“四小龙”。但这两年,威马像是突然按了暂停键——工厂停工、店面关门、车主连修车都找不到地方,甚至被网友调侃“进了ICU”。可就在大家以为它要彻底凉透的时候,2025年突然传来消息:威马要复工复产,还要在2026年推出新车型!这波操作,到底是真能“满血复活”,还是资本市场的又一次“画饼”?
从“ICU”到“KTV”,威马经历了什么?
时间倒回2023年,威马被爆出欠债超过200亿,光是供应商的货款就拖了十几个亿。当时有车主吐槽:“我的威马EX5车门把手坏了,打电话给4S店,对方直接说‘我们店都撤了,你自己找修理厂吧’。”这种惨状,连竞争对手看了都摇头。但谁都没想到,威马居然在2025年初搞了个大动作:债权人大会上宣布,2025年要重启生产线,2026年就要推出新车型,甚至夸下海口要在2027年卖出60万辆车!
这目标有多离谱?举个例子:2024年新势力销量冠军理想汽车,全年才卖了50万辆。威马一个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品牌,两年内销量要反超理想,简直像极了期末考试倒数第一的学生突然说要考清华。
谁在给威马“输血”?
钱从哪里来?这是关键问题。威马这次能翻身,背后站着两个“神秘金主”。第一个是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号称要砸100亿救场。但这公司听起来耳生,一查股权才发现,它背后竟然连着宝能集团——就是那个自家汽车业务都快撑不住的宝能。
宝能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观致汽车停产、工厂土地被政府收回、股权冻结几十次。这时候还来救威马,网友调侃:“两个病号互相搀扶着爬山,谁先松手谁先摔。”但业内人士分析,宝能可能看中了威马手上的“壳资源”。毕竟威马曾经融过12轮资,连腾讯、百度都投过钱,只要能上市,说不定就能套现离场。
另一个支持者更让人意外——百度。虽然百度早就撤出了威马的主要股东名单,但这次重整计划里提到,威马未来会继续用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有车主开玩笑:“难怪威马的新车计划里写着‘智能化升级’,这是要抱紧百度大腿啊!”
60万辆销量?先问问车主答不答应
威马最大的难题不是造车,而是重建信任。社交媒体上,一位威马EX5老车主直言:“我当年买这车就是看中性价比,结果现在品牌都要没了,二手车上个月估价才3万块。就算威马出新款,我也不敢再买了,谁知道哪天又倒闭?”
这种担忧不是个例。24年威马申请破产重整时,全国超过200家经销商集体退网,维修配件断供,车主们自发建了十几个维权群。甚至有人把车开到威马总部大门口,贴横幅喊:“还我售后!”。如今威马说要“品牌焕新”,但曾经的“破产”标签,就像一道疤,没那么容易去掉。
新车型能打吗?对手早已“卷”上天
按照计划,威马2026年要推出的新车,可能是一款对标比亚迪宋PLUS的SUV。但现在的市场早已不是2020年。2025年,比亚迪的“海狮”系列已经用上固态电池,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华为和小米的新车标配城市自动驾驶,红绿灯都能自动识别。反观威马,目前曝光的车型参数里,连800V高压平台都没有,智能驾驶还停留在L2级别——这和两年前的水平差不多。
更尴尬的是价格。知情人士透露,威马新车定价可能在15万-20万区间。但这个价位段,前有比亚迪宋PLUS冠军版月销破4万,后有零跑C11把配置堆到天花板(座椅按摩、激光雷达全配上才卖18万)。威马如果拿不出“杀手锏”,恐怕连展厅的顾客都吸引不来。
温州工厂的“产能谜题”
产能规划也是个“迷”。威马宣称要重启温州工厂,并把年产能从10万辆提升到20万辆。但这座工厂自2023年停产后,设备早已生锈,工人也散了大半。有供应链人士算过一笔账:光是重新采购模具、培训工人、调试生产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和5个亿资金。而威马目前的账上资金,据债权人会议披露,还不到40亿——这笔钱还要优先还债。
更魔幻的是,有网友扒出威马2022年就宣传过温州工厂“年产20万辆”的新闻,结果实际产量连5万辆都没达到。这次旧事重提,被调侃为“产能不够,PPT来凑”。
生死赌局:要么逆袭,要么彻底消失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威马并非毫无胜算。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增长,2025年渗透率预计超过50%,这意味着每年有近800万的新能源车需求。如果威马能抓住细分市场——比如专攻网约车或下沉市场,或许能撕开一道口子。
另一个机会是海外市场。威马在重整计划中提到,2029年要“全球年销百万辆”。虽然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东南亚、中东等地对平价电动车的需求正在爆发。比如知豆汽车就靠一款3万元的微型电动车,在伊朗卖了2万多台。威马如果复制这种策略,至少能先活下来。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威马得先让消费者相信,这次它不是来“割韭菜”,而是真的想造好车。正如来源ma.aydsw.cn来源mq.goodsb.cn来源mq.shangyizu.cn来源mq.sensez.cn来源mq.tunderly.cn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说:“新能源汽车早就过了‘PPT造车’的时代,现在拼的是实打实的技术、供应链和用户口碑。威马要想重生,光靠画饼可不行,得让市场看到真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