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驾驶中,你是否也对那些突然亮起、晃得人睁不开眼的电子眼深恶痛绝?这些号称 “闪瞎眼” 的电子眼,其补光灯强度实在太高,在闪光瞬间,驾驶员视线严重受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好多车主都吐槽,夜间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或视频监控路段时,那强光电子眼的闪光灯一亮,眼睛就像被强光猛击,啥都看不清了。专业人员测试过,车辆经过这种强光电子眼,会造成 “瞬间致盲” 1 秒钟。要是车速 60 公里 / 小时,这 1 秒钟里,车子能向前跑 15 米左右,差不多是 4 个车身的长度。这简直就是在 “盲开”,太危险了!正因如此,传统强光电子眼被车主们疯狂抵触,相关道路管理部门也在考虑抛弃这种隐患重重的装置,“闪瞎眼” 电子眼或许真要 “下岗” 了。
旧事物退场,新事物自然登场,新型微光摄像头应运而生,可这却让车主们又犯了难。这新型微光摄像头到底是啥来头,有啥厉害之处呢?其实它是技术升级后的电子抓拍设备,最大特点就是拍摄时不会 “闪光”,只有持续点亮的 LED 光。虽说没了强闪光,不会让驾驶员致盲,但这持续微光老远就能被看到,导致不少驾驶员一看到就放慢车速,甚至造成短时拥堵。而且,应用了微光摄像头后,电子眼好像很难抓拍到违章行为了,按道理车主该开心才对,可为啥还发愁呢?
这里面门道可不少。新型微光摄像头运用了光学和图像增强技术,还能消除图像噪点,抓拍违章照片清晰得很。部分路段甚至用上了 “无光电子警察”,完全抛弃补光辅助,工作时一点灯光都没有。车主根本不知道哪儿有电子眼,也不清楚它是不是在工作,结果违章抓拍率大幅提升。车辆违章抓拍概率高了,车主就得为违章行为买单,养车成本自然大幅增加,车主们能不愁嘛!
新型微光摄像头原理类似于微光夜视仪,利用夜间微弱的自然光,像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作照明,通过特殊的光增强器把目标反射回来的微弱光子放大并转换为可见图像。它不需要主动发射强光,属于被动式成像,避免了像传统电子眼补光灯那样暴露自身,也减少了对驾驶员视线的干扰。
相比传统电子眼,新型微光摄像头优点多多。从安全角度讲,没有了强闪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干扰,降低了交通事故风险;从环保节能看,无需高功率补光灯,能耗更低;在成像效果上,能在低光照环境下捕捉到清晰且色彩真实的图像,为交通管理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前面提到的导致驾驶员因看到微光而放慢车速,引发拥堵,还有因工作状态不明显,让车主防不胜防,增加违章抓拍概率,引发车主不满。
在我看来,新型微光摄像头的出现是交通管理技术进步的体现,虽然目前还有些问题,但随着技术不断优化,这些问题有望逐步解决。道路管理部门在推广应用时,也应多考虑车主感受,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和宣传解释工作,平衡好交通管理需求和车主权益。
总之,“闪瞎眼” 电子眼 “下岗”,新型微光摄像头亮相,对车主来说是福是祸,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不管怎样,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初衷都是为了让道路更安全、更顺畅。希望未来能有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让车主们开车更安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