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苏倒退速度最快的城市,曾经闻名世界,如今却沦落到三线城市​​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锋芒科技 时间:2025-05-16 16:30:13

大运河的碧波还在流淌,瘦西湖的烟雨依旧迷蒙,可扬州城的GDP排名却像被抽了脊梁骨——这座曾在唐诗宋词里镶金边的“月亮之城”,如今在江苏十三太保的榜单上跌到了第七!今儿咱就掀开历史的绸缎,看看这座2500岁的江南老贵族,咋从“扬一益二”的全球顶流混成了三线小透明,顺便给那些捧着“祖宗基业”躺平的城市敲一记醒木!

先掰扯扬州当年多风光。唐朝那会儿,扬州可是全球GDP扛把子,运河上飘着的商船比现在高速堵车还密集,李太白在这儿喝花酒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搁这儿泡妞泡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连波斯、大食的胡商都抢着在广陵码头交“保护费”。明清盐商更是把金山银山堆成园林,乾隆六下江南有五次赖在扬州不走,那排场比如今的顶流网红打卡还烧钱。

再说说咋就混成三线了。2021年扬州GDP 6696亿,实际增速7.4%,在江苏老十三里垫底,连宿迁这“千年老幺”都飙出10.1%的火箭速度。运河漕运改海运直接抽了扬州命脉,铁路时代又被沪宁线甩成局外人,现在长三角搞一体化,扬州离上海240公里愣是蹭不上热乎饭。产业更是一言难尽——化工、机械、纺织这些老古董占着茅坑,隔壁苏州早玩起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了。

地理位置的锅甩不掉。长江北岸听着挺霸气,可过江通道比苏州少一半,润扬大桥天天堵成停车场。人家镇江隔江吃沪宁线红利,扬州守着连淮扬镇铁路当宝贝,结果2020年通车才发现这铁路就是个“省内观光专列”。更扎心的是人才流失,扬州大学毕业生七成往苏南跑,科教创新指数全省第八,比不过连云港这“沿海洼地”。

文旅牌打得稀烂更气人。瘦西湖门票敢收150,比故宫贵三倍;东关街卖着义乌小商品,早茶三春被网红店冲得七零八落。隔壁绍兴搞出鲁迅故里IP,扬州还把“早上皮包水”当传家宝。2023年旅游收入刚过千亿,不到苏州三分之一,连“散装十三妹”泰州都靠溱潼会船反超了。

转型阵痛比刮骨还疼。新能源产业刚冒出个曙光,结果被盐城抢了风电蛋糕;半导体布局晚十年,无锡的芯片厂都上市三茬了。好不容易搞个“扬州智造”,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全省倒数第三。更魔幻的是房价——主城区2万/平吊打地级市,可人均收入才5.8万,年轻人买房得从隋朝开始攒钱。

说到底,扬州这出“贵族落难记”给所有吃老本的城市敲了丧钟:运河能载舟也能覆舟,祖宗阔过不是免死金牌。当苏州把古典园林玩成数字经济孵化器,当宿迁用京东物流改写“十三妹”命运,扬州还捧着醋坛子念“腰缠十万贯”的经,不被时代甩脸子才怪!下次谁再吹“历史文化名城”,建议他们看看文昌阁——那霓虹灯照着的不是古塔,是转型路上哭花了的脸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