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正在加大力度打击利用人工智能制作虚假电影预告片的创作者,这些伪造内容通过将现有影片与AI生成素材混合,欺骗观众,使他们误以为某些电影即将上映。这一趋势不仅影响观众的期待,也引发了关于网络真实性和版权的新争议。
近年来,许多影迷因虚假预告片受骗而感到失望,甚至主流媒体也曾上当。例如,一段伪造的《超人》电影预告片逼真到让法国国家电视台 France Télévisions 误信,并转发了主演大卫·科伦斯韦特(David Corenswet)身穿“新超人战衣”的假照片。导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一错误报道,并以呕吐表情符号表达不满。这一事件表明,即便是专业机构也难以分辨真假,更别说普通观众。
制片厂对这一现象的反应耐人寻味。据《Deadline》报道,一些电影公司并未要求 YouTube 直接删除这些虚假预告片,而是希望确保他们能获得视频带来的广告收入。这一做法引发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批评,称之为“逐底竞争”。
假电影预告片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5年,一段伪造的《泰坦尼克号 2:杰克的归来》预告片便在网上疯传。该视频使用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其他电影中的画面,配上了席琳·迪翁《我心永恒》的混音版,最终累计5300万次观看,才被下架。
近年来,更多AI制作的虚假预告片吸引观众,如汤姆·克鲁斯“从纽约跑到洛杉矶”的《碟中谍》片段,以及包含威尔·史密斯和迈克尔·B·乔丹画面的《我是传奇》伪预告片。虽然史密斯曾表示有意与乔丹合作续集,但目前并无正式计划,使得该假预告更具欺骗性。
此外,AI伪造的电影预告片还涉及尚未宣布的热门选角,例如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真人版《冰雪奇缘》中的艾莎,或亨利·卡维尔出演詹姆斯·邦德。这些视频并未受到制片厂的严厉打压,反而可能成为宣传噱头。一些电影公司似乎更愿意通过 YouTube 获利,而非采取版权措施强制下架。
随着AI生成内容的不断发展,YouTube 的新举措或许能减少部分误导性内容,但电影行业对虚假预告片的暧昧态度,仍让外界对未来数字娱乐生态的真实性产生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