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飞龙入豫后丨极刻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5-16 20:30:09

《极刻》第1041篇

一周前,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飞龙)正式落户河南。

一年又四个月前,河南航投集团对中国飞龙实现控股经营。

中国飞龙为何愿意“远嫁”河南?这家从央企手中接回来的明星通航公司,能在河南焕发新的生机吗?作为外界公认的河南低空经济最核心的“拼图”,它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吗?

5月12日午间,在郑州市上街区通航大厦,趁中国飞龙总经理龚全出差之前,记者就河南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她进行专访。

正如回荡在楼内特有的东北口音,让通航大厦内的氛围活泼起来,中国飞龙强势入豫,在河南交通区位禀赋和政策支持下,无疑将为河南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认识飞龙

1980年成立的中国飞龙有一部足够厚重的发展史,它深嵌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汶川地震期间,很多人对这样一幅画面记忆深刻:为了排除堰塞湖险情,一架橘色涂装的巨型直升机硬生生地将一台十多吨重挖掘机吊运到坝顶抢险。

这架号称“空中巨无霸”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是中国飞龙拥有的19种、91架飞机之一。在其上街办公区入口处和会议室,分别摆放着这一机型的模型和震后救灾的照片。这是其光辉历史的一页。

龚全介绍,除了参与汶川地震救灾,中国飞龙还曾参与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G20杭州峰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的气象保障、空中安保、应急救援等工作。这是公司实力的明证。

“能否向还不太熟悉飞龙的河南人再介绍下飞龙呢?”对于记者的提问,龚全介绍:中国飞龙是我国机队规模较大、资质全面、专业性突出的通航公司之一:

是中国民航局批准的首家地方通航公司;

作业网络覆盖除台湾外所有省份,年作业量约占全国通航总量10%;

拥有行业全部的运营、培训、维修资质和国内领先的混合机队规模;

构建起涵盖飞行保障、作业运营、飞机改装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经过45年实践锤炼,打造了包含飞行、机务、管理的500余人专业团队,安全飞行时数突破26万小时;

通过三大训练基地,10年间为我国民航输送了超千名飞行人才,年培训能力达三百人规模……

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河南公司。从股权关系看,目前中豫航空集团所属河南航投集团持有中国飞龙51%股份,对中国飞龙实现控股经营。

资料显示,2024年1月,河南航投集团对中国飞龙实现控股经营,并积极推进中国飞龙的总部搬迁工作。

5月7日,中国飞龙总部注册地迁移工作顺利完成,正式落户河南。“我们将深化与河南合作,全方位助力河南低空经济重振并迈向高质量发展。”龚全说。

印象河南

“来到河南发现,可施展拳脚的空间广阔。”龚全告诉记者,刚到河南时,大家觉得这儿高铁、民航运输发达,不怎么需要通用航空。但只要亲身去走走看看,就能发现有许多适合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场景。

2024年6月,林州太行山发生森林火灾。米-171型直升机从上街向林州驰援,脚下的滔滔大河和太行独有的丹崖长墙让龚全震撼不已。“这些大景非常适于开发低空旅游。”

她认为,要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一方面是发展低空旅游、跳伞、短途运输等消费类应用;另一方面是把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援等购买服务类应用做起来;最后,从战略角度做好飞行人员的培训和储备,也是方向之一。

她尤为看好航空医疗救援。“河南人口多,郑州集中了不少优质医疗资源,一旦搭建好覆盖全省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能更好惠及偏远地区患者。”龚全透露,中国飞龙正与河南相关部门对接,希望探索出一个有效的模式,让普通百姓用得起飞机,让航空医疗救援成为惠民工程。

实质性合作进展

以中国飞龙的行业地位,为何愿意到河南来?

这是龚全被问及较多的问题之一。她常说,从中国飞龙角度来看,选择与河南深化合作,是基于对中原地区战略价值的深度考量——

其一,政策赋能优势显著。河南全面出台涵盖产业基金、空域管理、税收优惠的全链条扶持政策,把通航产业列为“新赛道”,从《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直指2027年500亿元产业规模,为企业营造了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生态。

其二,郑州坐拥“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2小时航程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圈,为企业构建全国性运营网络提供了战略支点。

其三,上街区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已形成完备的机场设施、空域资源和产业链配套,能够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实体支撑。

其四,河南航投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其资源整合能力正加速推进我们在中原地区的全产业链布局。

可喜的是,目前中国飞龙在豫业务布局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原大地正成为飞龙布局‘低空经济+’战略的重要实践场。”

在能力建设方面,与保利集团密切合作,计划在郑州市上街区建设米-171直升机全球维修基地项目,提升河南在直升机发动机深度维修领域的保障能力。

在应急救援领域,从去年进驻郑州航空护林站至今已高效完成林州山火扑救、唐河抗洪、焦作山火扑救等5次重大任务,累计飞行120架次,专业能力和作业效果得到了充分认可。

在新业态培育方面,积极探索河南“低空+文旅”商业路径,郑上航空科普研学基地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计划年底前投入试运营。

多维度助力

龚全被问到较多的问题,还有中国飞龙落户河南将带来什么。

对外界的期望,龚全告诉记者,公司深知这份责任。有两点是比较明确的,一是中豫航空对中国飞龙的支持和赋能,将让公司更有能力兑现期望;二是首批人员入驻上街后,已经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而基于对行业前景的看好和自身发展需要,中国飞龙在谋划企业的五年计划时,将机队扩张定为重要突破方向。

这种扩张,无疑将带动郑州市、河南省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航产业的利润不算高,但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龚全说,国际通行的航空产业拉动比为1:12,未来公司业务的扩张,势必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集聚。目前,中国飞龙已经在推动相关工作。“依托中国飞龙诸多独特优势,可助力河南低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专业运营及技术方面,中国飞龙航空应急救援经验丰富。可与河南相关部门携手构建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迅速提供高效救援服务。随着公司总部整体迁址河南,今后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灾害,响应速度将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提升河南在应急救援领域技术水平与专业形象。

同时,中国飞龙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优势明显,可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防雹等作业,为河南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生态修复保驾护航,支撑河南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在拓展市场与产业协同方面,河南旅游资源丰富,中国飞龙可借此大力拓展低空旅游市场,开发特色低空旅游线路,开展短途运输业务,连接河南城市与周边地区,提升交通便利性,推出飞行体验项目,满足民众对航空体验的需求,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消费市场。

——于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层面,中国飞龙依托自身成熟飞行培训体系,可满足河南低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提升河南通航领域人才素质。并且计划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通用航空技术研发创新,推动新技术在河南低空经济领域应用。

“总之,中国飞龙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多个维度发力,助力河南开拓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龚全说。

竞争与转型

当下,无人机与eVTOL风头无两,一些场景已经出现无人机对有人机的替代。

龚全坦言,无人机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抢占传统通航企业拓展物流业务的先机,部分eVTOL可能对传统通航企业的低空通勤、旅游项目造成客源分流,但传统通航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广阔的转型发展空间。

“新兴力量带来的并非只有冲击,更多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为此,中国飞龙在多方面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她提到,在应急救援领域,公司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专业人才队伍以及成熟作业流程是关键竞争力。比如,在历次应急救援抢险任务中,中国飞龙凭借专业机组人员、大型直升机强大的物资吊运能力以及复杂环境下的飞行经验,出色完成任务。相较而言,现阶段无人机与eVTOL在载荷能力、续航时间、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承担大规模、长时间、高难度的应急救援任务。

“在转型发展上,中国飞龙有着清晰的考量与规划。”龚全介绍,在技术融合层面,积极探索与无人机、eVTOL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

同时,中国飞龙还计划拓展无人机相关业务,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与客户资源,开展无人机作业、租赁、培训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无人机解决方案。

在市场定位方面,明确自身中大型直升机通航作业和国产民机先锋用户的核心定位,巩固在应急救援、人工影响天气、航空物探等对飞行器性能、作业经验要求高的业务领域优势,与无人机、eVTOL的优势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