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今明两年,不要随便买“新能源车”!内行人:有这3个原因很现实

IP属地 北京 编辑:柳晴雪 乌鸦君的汽车观察 时间:2025-05-18 23:00:40

身边最近有不少人在问我一句话:“现在买新能源车,到底划不划算?”

说实话,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去年,我可能会点头:能买,挺香。

但放到今明两年,我却更倾向于说——等等,别急,别冲动,最好别随便乱买!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这“3个原因”很现实!

01 “电池安全”即将迎来大升级。

说到“到底要不要现在买新能源车”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因,就藏在你最容易忽视、但最不能忽视的一块:电池安全。

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今年4月,一项重磅的新国标正式发布。

名字有点长,叫《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但重点只有一句话:从2026年7月1日开始,所有在售电动车,电池必须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是的,“不起火、不爆炸”五个字,直接被写进了强制执行的红头文件里。

这不是建议,不是参考意见,而是一票否决的硬性标准。

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你只要记住一点就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安全大洗牌。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在过去,为了压成本、拼参数,有些品牌在电池安全上,真的是“能省就省”:

热管理系统做得不够,电芯排布冗余不足,甚至电池包的二次防护都是“象征性”的。

“热了冒烟”、“烧了再报警”、“失控了才降温”——听着吓人,但现实中确实很常见。

而这些做法,放到新标准里,通通不合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最好别“随便乱买”,因为安全性可能不够。

说得直白点:

等一等,不是为了买个配置更高的车,而是为了买一辆“活得更安全”的车。

02 破产的品牌越来越多

如果说电池安全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技术隐患”,

那品牌能不能活到你换车那天,才是真正让人睡不着觉的“现实隐患”。

你可以回想一下:

光过去两三年,多少新能源品牌,前脚还在发新品发布会,后脚就被传资金链断裂、工厂停摆。

哪怕是你听说过、甚至关注过的品牌,也照样说“没就没了”:

威马、极越、高合、哪吒……哪一个不是声势浩大地入场,最后默默地退出。

有的官网直接关停,有的连客服电话都打不通;

还有的车主,前几个月刚提了车,现在连售后维修,都找不到地方报案。

你说这种情况下,哪怕车子本身再好,你敢买吗?

而且,电车和油车还不一样。

油车厂家倒了,你还可以勉强使用,影响不会特别大。

但电车就不同了,一旦品牌出问题:

系统OTA停了,车机甚至会黑屏、很多功能直接消失…

一辆十几万的车,几年后,可能连5万都卖不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今明两年,真的不适合“冲动买新能源”。

不只是产品要挑,连品牌的“存活能力”,都得反复确认。

你得问问自己一句话:我要买的这辆车,它的厂家,能陪我走完整个生命周期吗?

如果这个问题你答不上来,那就千万别急着下订金。

03 技术变革就在路上

除了安全和品牌,技术本身也在悄悄加速换代——这才是很多人忽略的“第三大问题”。

就拿固态电池来说。

过去几年一直是“概念”,但从2024年底开始,相关进展突然加快——

国内外不少厂商已经明确表示:2025年开始小规模上车,2026年开始量产推广。

奔驰、宝马在试装,上汽、比亚迪也陆续给出了时间表。

可能你会说:固态电池成本高,短期内也不是咱能买得起的。

但你别忘了,新技术一旦落地,旧技术的贬值才是最可怕的。

到时候,为了推新平台、清库存,厂商很可能直接拿700公里续航、5C快充的液态电池车,卷进10来万价位段。

你现在要是冲一辆400V架构、液态电池、跑500公里的车——

明年再看,体验落后一代、保值跌成渣,谁也不替你负责。

所以,别光看现在值不值,得看看几年之后,会不会后悔。

总而言之就是: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看起来热闹,实则暗流涌动。

电池要重构,品牌在倒下,新技术正赶来。

你以为是在买台车,实际上是在做一场长期选择。

所以,出手务必慎重,别“随便买新能源车”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