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放过小米和雷军吧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抱朴财经 时间:2025-05-19 20:00:17

小米不是完美的企业,雷军不是完美的企业家,雷军太会营销,所以有些人看不惯他,这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小米这样的企业一直在场,一直努力,参与行业竞争。

作者:今纶

众所周知,因为此前的一场车祸,小米陷入舆论的滔天巨浪之中,然后就是超时加班、限制马力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争议。关于后者,小米已经道歉,关于车祸,大家还在等结果。

今天,雷军又发了微博,公布“我们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接下来就是22日的小米发布会。

我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米粉,我的手机、电脑、车都不是小米品牌,但是我尊重所有人选择小米产品的权利,我尊重任何人选择任何合规合法产品的权利。

另外,我和我所在的机构没有和小米公关、品牌有任何合作,所以,不存在所谓洗白。

只是,有些事情不吐不快。

01 制造环节依然被“卡脖子”

小米前段时间那起车祸,我们的表态是“等待最终调查结果再发言”,因为我们既没有第一手的资料,也不是熟悉新能源车技术的团队,因此,等是唯一靠谱的选择。

不少大V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网民也说得头头是道,说实话,我们很佩服,同时很困惑:你们说的靠谱吗?也许吧。

我们这些非新能源车领域的人能讲的是常识,而不是技术,更不是参数。所以,车祸的责任在谁,还请权威机构尽快做出结论。

那么,说说关于芯片的常识,因为传统媒体已经做了很多轮常识普及了,我们就综合论述一把。

5月19日,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时间与制程官宣后,央视新闻发文评论称,这是中国内地3nm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紧追国际先进水平。小米将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nm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的企业。

注意,央视说的是芯片设计,不是芯片制造,制造难度更大。

但是小米完成了3nm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某人是否喜欢小米,或者是抵制小米,这个客观事实还是要承认。

玄戒O1芯片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数量达190亿个,性能对标苹果A18 Pro(Geekbench 6多核约9000分)。该芯片历时4年研发,累计投入超135亿元,团队规模2500人。

玄戒O1芯片交给谁去制造?台积电。

也就是说,玄戒O1芯片在芯片设计方面确实在中国内地领先,但最关键的制造环节依然被“卡脖子”。

而且,还有一个消息是:台积电2nm工艺(预计2025年量产)将采用纳米片(Nanosheet)结构,性能提升10%-15%。台积电已经迭代到2nm了。

所以,玄戒O1芯片有突破,值得恭喜,但所有该领域的中国内地企业,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不知道我的以上说法,雷军和小米的朋友们能否同意?

当然,国产替代确实在加速:中芯国际联合产业链攻关7nm以下工艺,结合中科院的光源技术,或为国产3nm制造奠定基础。

但是,要等事情办成了,我们才能确认并祝贺。

02 超级内耗完全没必要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22号要开发布会。5月19日,@小米法务部 发布消息称,5月15日,公司从司法机关处获悉,此前报案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告破。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

小米的意思当然就是要震慑一批造谣生事的家伙,从小米公关、品牌、法务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是聪明的,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网络上既有小米被黑的情况,也有小米粉丝过于轴,不许别人说一句批评小米的话,这事已经进入一种魔幻状态,双方对抗太激烈。

感觉一些企业的有关部门每天都在搞谍战一样,工作量特别大,996应该都挡不住,恐怕需要997。

因为有关决策要高层拍板,其实也极大地牵扯了企业高层的精力,真的是超级内耗,完全没必要。

@小米法务部 称,自2024年12月起,直至近期小米汽车相关的系列热点事件,该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捏造关于小米的虚假信息,并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恶意造谣、散播不实言论,并采用煽动网络对立情绪、踩一捧一等方式进行恶意炒作,严重诋毁小米公司。

该犯罪团伙居然操纵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来诋毁小米公司,我还是挺惊讶的。但是小米没说这些犯罪团伙的钱从哪里来,背后金主是谁,所以,我也不好妄议。

我想说的是:放过小米和雷军吧。

雷军、小米或许有种种问题,但并不是那种所谓罪不可赦,而且小米的问题真的比同行更大吗?未必。

只是雷军的IP太强大,所以,反噬也确实很厉害。

小米还有道歉的时候,比如,为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事就道歉了,不是每个公司都会道歉的。

雷军可能有点太善于营销,但是这不算什么大问题,企业家想卖产品,这很正常。

我的态度一贯就是:你可以努力营销,我可以不看不买,如果觉得挺好的,我也会买。但买的决策是基于需要,基于功能,而且在预算内,而不是因为企业家很帅,或者网红很漂亮。

对于很会营销的刘强东,我也表示认同。搅动一池子水,部分骑手得了好处,被交了社保、医保,我看也很好嘛。

03 不是内卷,而是激烈搏杀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大企业已经没法集中最大的精力来努力做好产品了,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企业、新能源车企业、IT企业以及某些消费领域的头部企业。

企业高层必须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搞营销,反击网络黑子、谣言,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中国的企业家在营商的时候很苦:做营销吧,容易人设崩塌。不做营销吧,产品很难杀出重围。

中国企业的宣发过度依赖互联网,其实已经失去了那种靠技术沉淀和品牌积累做一家大公司的可能性,这真的是好事吗?值得思考。

一切都太浮躁,一切都太激烈了,这不是简单的内卷,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激烈搏杀。

因为以上种种,其实相关工作人员、创始人都很累,大家很难有一个真正平和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包括也很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这真的是好事吗?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从需求出发去选产品。比如你要买一个手机,你输入你的条件,用具有AI功能的相关APP一搜,就有推荐,然后一一对比即可,选成熟品牌,大概率没问题。

第二,我个人不看产品发布会,这只是我的个人选择,大家愿意看还是去看,我是因为从来不看。我尽量买落后一两代的产品,该暴露的问题都暴露了,而且大概率已经解决,买个放心且省钱。

第三,关于任何企业、产品的讨论,我们不要热血上头,不要心潮澎湃,不要有家国情怀,不要参与制造对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没有证据就不说话,你一说话,可能就帮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流量热度。他拿走了钱,而你说了个寂寞。

实话实说,小米不是完美的企业,雷军不是完美的企业家,雷军太会营销,所以有些人看不惯他,这很正常。

但是,我们需要小米这样的企业一直在场,一直努力,参与行业竞争。

有竞争,且有激烈竞争的行业,才有可能持续向上,恰如我点赞刘强东冲进外卖市场一样。

小米是生态的一部分,有问题,大家该批就批,喜欢小米的该买就买,这才是一个正常营商环境

最后,还想说一句:

去除浮躁,聚焦品质才是一个企业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小米加油,小米的竞争对手加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