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而电池安全更是重中之重。2026年7月即将实施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但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却提前一年半交出了满分答卷——它不仅是行业首批全系通过新国标认证的电池品牌,更用远超行业基准的硬核实力,重新定义了电池安全的“天花板”。
新国标的核心升级在于三大领域:底部撞击测试、热扩散测试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例如,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托底时电池包承受的冲击力,而吉利早在2021年就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底部防护团体标准,并将相关测试纳入企业标准中。新国标要求的24项测试仅是基础门槛,吉利却主动将安全测试提升至36项,其中23项标准严苛程度远超国标。比如,新国标要求单针穿刺电池后5分钟内不起火,吉利直接挑战“8根5毫米钢针同时穿刺”的极限测试,电池包静置1小时后仍无异常,安全性能达到国标的8倍。
热扩散测试中,新国标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后为乘客留出5分钟逃生时间,但吉利通过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将热失控抑制时间延长至国标要求的3倍。此外,吉利还主动增加了12项“自选动作”,例如电池包高空跌落测试和成人踩踏实验,模拟车辆遭遇极端事故或误操作时的安全表现。这些测试看似“超纲”,却恰恰体现了吉利对真实用车场景的深度洞察。
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并未将技术优势视为“独门秘籍”。早在2025年,吉利就向全行业免费开放了36项电池安全专利,包括底部碰撞防护、电芯热管理等领域。这种开放共享的姿态,不仅推动了行业整体安全标准的提升,也让吉利成为新国标背后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从被动满足标准到主动定义规则,吉利神盾金砖电池的突破并非偶然。它以超越国标的技术底气、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验证体系,以及推动行业进步的开放格局,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树立了全新标杆。当其他品牌还在为“达标”焦虑时,吉利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用极致安全,让每一次出行都无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