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将迎来新一轮通胀周期。原因是,我国一季度的M2规模达到了326.06万亿元,是GDP2倍,未来物价大幅上涨乃是大概率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新一轮通胀并没有发生,而通缩周期却已经到来。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0.3%。这主要是由于超发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并没有流入商品市场。
而面对这一轮通缩的经济形势,有业内人士预测,从2025年6月起,中国或将迎来5大降价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从2022年开始,国内各地房价就进入到下跌的趋势之中。先是天津、石家庄、涿州等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在进入到2023年之后,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明显调整。
以上海为例,2021年下半年市中心平均房价9.5万/平米,现在已经跌到6.5万/平米。房价跌幅超30%。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各地房价会出现分化,像之前跌幅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下跌幅度会逐步放缓,而房价与收入比超过40的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会出现补跌。
第二,海鲜的价格越来越亲民
过去很多人觉得海鲜价格太贵,而现在海鲜的价格越来越亲民。帝王蟹,现在超市的价格不到200元/只,三文鱼的价格也跌去了40%,海虾的价格从之前的38元/斤,跌到现在28元/斤。导致海鲜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是:
2023年日本启动核废水排放,导致很多居民不敢购买海鲜,虽然已经事隔近二年,国内海鲜产品并没有受污染,但是不少人还是心有余悸,害怕吃了受到核污染的海鲜,影响到身体健康。预计6月过后,海鲜价格还会持续走低。
第三,汽车价格仍会下降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降价潮,像20-30万的中档车降价1.5万-2万元。而进口高档汽车最高降价在10万元。预计下半年,各类品牌的汽车价格仍有下降空间。而导致汽车价格出现下跌的原因是:
①大量新能源汽车入市,挤占了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导致汽车市场产能过剩;②像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进军汽车市场,这个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③现在很多中产家庭收入减少,消费需求萎缩,就暂时搁置了购车计划。
第四,家电价格仍有调整空间
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国内家电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像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电价格出现了10%-15%的下调。主要原因是:①家电的技术更新速度太快,没过几个月,新款家电就会上市,商家只能把原来放在货架上的旧式家电,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去库存。
②现在很多居民收入下降,就尽量削减不必要的生活支出,对于平时使用的小家电,只要没有坏,就继续使用下去,不愿意再买新的。这就导致厂家库存积压严重,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去库存。
第五,猪肉价格更加便宜
现在国内猪肉价格越来越便宜,超市猪肉价格已经从之前的26-28元/斤,跌至18-20元/斤。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导致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①前些年,由于猪肉价格连续上涨,吸引了各路资本都来投资养猪业,造成现在猪肉严重过剩;②由于猪肉的脂肪含量要高于牛羊肉和鸡鸭肉,现在老百姓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就减少了猪肉的购买,这也导致了猪肉价格出现持续下行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