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则媒体公开信息:
每经网:武汉万和光谷,原备案价2.3万元/平米,近期销售价格跌至1.25万元/平米,最高跌幅近50%;武汉南山锦宸2021年6月楼面价15985.65元/平米拿地,今年五一期间特价房15000元/平米,跌破拿地楼板价
海峡网:福州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项目滨海双龙新居701套房源,7月9日起实行线上线下并行申请,7月24日已申报362户
华商报:西安2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共2710套,6月18日启动意向登记,价格约为商品房的50%,7月7日截止日登记客户超过供应套数
郑州:7月29日四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共1999套启动登记,媒体公开数据,最热的沁河苑首周登记客户超500组
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基本脉络
一、商品住宅,尤其刚需住宅只有依靠降价才能维系销售
二、配售型保障房,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市场需求
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
新房卖不动,还是因为降价不够狠
好多开发商的降价不是一次性降到位。
以文头的南山锦宸为例,2022年1月首开精装单价超过3万,2022年7月精装变毛坯,取证价2.7万,案场折扣价2.2-2.35万;今年7月最新房源取证价继续下探至22849元/平米。
武汉金地国际城7月26日最新取证价9231元/平米,对比上批次15211元/平米的取证价下降了5980元/平方米;绿城武汉黄浦湾取证价45604元/平米,比上批次下调了超5000元/平方米;金融街金悦府取证价下调2499元/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武汉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下跌了0.6%、0.5%、0.8%、1.0%、1.5%、1.1%,这已是武汉新房价格连续12个月下跌;同比来看,截至2024年6月,武汉新房价格同比下降7.9%,超20个月连降
问题来了。
如果,这些项目像配售型保障房那样,一锤子降到底,会不会已经开始进入清盘周期了呢?
我们再回到配售型保障房。
按照公开媒体信息,配售型保障房的土地性质以划拨为主,配售价格是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宅的50%左右,利润控制在5%以内,这个利润率已经是商品住宅开发房企的合理利润。
如果配售保障房改商品住宅,加上楼板价和对应的利润指标,大部分项目的实际售价应该也比同地段的竞品低。
房企现在也在卷,除了卷产品、卷品质外,价格战已经成为常态。
新房卷了价格还是卖不动,不是因为没有客户,客户不来买,还是因为降价不够狠。
配售型保障房给了商品住宅一个残酷的事实
——犹抱琵琶半遮面,远不如直接脱光更吸引人。
既然都准备裸奔了,就别既当又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