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保楼市”还是“保孩子”?国家动真格,已经向住房“出手”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阳云爱旅行 时间:2025-07-01 20:30:34

2023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新生儿数量仅为902万,出生率低至6.39‰,远低于死亡人口1110万。与此同时,高企的房价持续困扰着年轻一代。即便在2024年楼市延续去年的调整走势,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虽降至15230元/平方米,连续21个月环比下跌,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仍需至少160万元,依旧高不可攀。

高房价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昂贵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望房兴叹,无法结婚生子;即使贷款买房结婚,沉重的月供也压垮了诸多家庭的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走低,许多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甚至放弃生育。

面对“保楼市”还是“保孩子”的困境,政府似乎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自去年起,各地陆续放松限购政策,一线城市的部分非核心区域也加入其中,银行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均降至历史低点。这些举措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楼市剧烈波动,实现房价的“软着陆”,并非单纯“保楼市”,而是鼓励刚需购房,维持市场短期稳定。

另一方面,国家积极推进“保孩子”战略。202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一轮的住房改革正式启动。这被业内人士视为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对1998年第一轮房改的有效补充。

回顾1998年的房改,虽然成功实现了住房市场化,却忽视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导致房价持续飙升,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压力日益加剧。新一轮房改旨在未来五年内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供应给低收入群体,大幅降低他们的购房成本。政府不再干预商品房市场价格,而是将精力放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让市场决定商品房价格。

此举将惠及大量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使他们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购置住房,从而减轻经济压力,提升结婚和生育的意愿,最终有望扭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因此,“保楼市”与“保孩子”并非对立的两难选择。政府通过因城施策,稳定楼市短期波动,同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优化。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市场并存的模式,将是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