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缓缓驶入下半程,广告行业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并非某一次突如其来的技术颠覆,也非一次新的媒介风口,而是一系列静水流深的力量,正在重塑广告的底层逻辑。
三份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来自Magna、WPP Media以及Madison and Wall,几乎在同一时间,描绘出一幅趋势共振的图景:媒介的权力版图正在重新绘制,内容的定义正被推翻,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则为这一切增添了一层复杂的调色。
这是一场远离喧嚣的变革。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号,没有风口浪尖的炒作,只有趋势在无声处积蓄力量。
01
零售媒体:从“边缘渠道”跃升为全球广告第一大入口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都是广告预算的压舱石。它是可预期的、稳定的、高影响力的,几乎每一次投放都会以“黄金时段”开始。但2025年,这一位置第一次被替代。
Magna的研究显示,全球品牌在零售媒体上的投放已达到1630亿美元,悄然超过电视和流媒体的1550亿美元。而WPP Media则指出,零售媒体的全球广告份额已上升至15.7%,超越电视的15.1%。
WPP Media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种结构的转向。
品牌不再将广告投放交给“离交易较远的传播中介”,而是直接进入“离购买最近的触点”——线上商超、推荐货架、搜索结果、直播入口。这些平台不再只是销售终端,它们正转身成为新的内容生态、新的流量中心,以及新的广告主战场。
在中国,这样的重排来得更早,也更猛烈。拼多多、抖音、京东、快手构成的零售媒体矩阵,早已不再满足于流量分发,它们想要的是广告预算本身——精准的、效果导向的、可闭环的投放能力,正让品牌主重新审视“渠道”与“场”的边界。
但变化从不只有上行曲线。Madison and Wall的报告也提出,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关税压力上行,2025下半年零售媒体的增长速度可能趋缓。平台依然重要,只是品牌主可能需要在策略上更具弹性,以应对价格波动、政策调整与消费者购买力的回撤。
02
内容的逆转:当UGC成为主流,品牌该如何发声?
如果说零售媒体的崛起是“场”的转向,那么内容结构的转变,则是“话语权”的重分配。
WPP Media的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投向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广告预算将首次超过传统媒体内容,达到1849亿美元,同比上涨20%。而这一数字,在2030年有望翻倍,直逼3766亿美元。
在TikTok、Instagram、YouTube这类平台上,品牌逐渐意识到,真正影响用户决策的,往往不是一个广告创意,而是一个他们愿意转发、愿意模仿、愿意相信的“人”。
MrBeast、李佳琦、Emma Chamberlain……这些拥有千万级粉丝的内容创作者,正在主导人们对产品、品牌乃至世界的理解方式。他们不是媒体,也不是明星,他们是连接与认同的节点,是内容信任链条的第一环。
这是一种微妙的内容权力迁移。在过去,品牌花费巨资制作TVC、投放综艺、购买banner。而今天,越来越多的预算被投向那些“不完美但真实”的视频、段子、直播与vlog。品牌变得更轻,也更不确定,因为它不再独自掌控舞台。
WPP Media全球商业情报总裁Kate Scott-Dawkins将这种变化称作“潮水的更替”。她说,今天的品牌内容,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参与”,而不是“品牌广播”。
这对所有内容策略提出挑战。品牌不只是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还要找到合适的“讲述者”——那些在社交语境中拥有原生影响力的人。内容不只是被制作,更需要被“相信”。
03
宏观的裂缝:当全球化逆转,广告也随之放缓
相比内容与渠道的迅猛进化,广告市场总盘的增长显得谨慎而迟缓。
Magna将全球2025年广告增速从6.1%下调至4.9%,WPP Media也将全年增幅预期从7.7%下修至6%。这一冷却并非技术层面的瓶颈,而是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的直接反映。
Madison and Wall则指出,尽管美国经济在2025年一季度表现稳健,消费数据和通胀水平表现良好,但贸易政策谈判的不确定性、供应链潜在阻力、以及区域性冲突所带来的地缘风险,正在成为制约广告主信心的核心变量。
其CEO Brian Wieser在报告中称,广告市场“整体仍在增长,但信心明显不足”。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预算并未消失,但品牌对投放ROI的要求更高,对内容的容错率更低,对节奏的掌控更为敏感。
04
广告的未来,属于那些理解结构性变化的人
2025年的下半年,广告行业注定无法用惯性去理解。媒介不再是静态资源,内容也不再是被动消费的对象,而宏观环境为一切带来了更多的变量和波动。
品牌不再只是买媒体、做内容,而是在适应结构、理解节奏、重塑机制。
有的品牌会继续追逐“高预算、高声量”,但他们会发现回报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有的品牌会押注数据精准与技术闭环,却可能忽略了真实情感与文化语境;
而少数品牌,则会在这一轮重构中重新理解“人”——他们的情绪,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真正愿意听谁说话。
广告从未如此复杂,也从未如此需要判断力。那些能读懂趋势底层逻辑的品牌,才有可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增长节奏。
后记
在这场无声的变革里,广告的定义本身也在被悄悄改写。它不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介入、一种商业与社会互动的方式。面对结构性力量的重塑,广告主需要的,不再只是预算表和KPI,而是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因为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只是“投得更快”,而是“看得更深”。
(本文首发于现代广告,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 戴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