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精酿,是很多年轻“打工人”结束一天工作的句号;一杯冰爽的精酿啤酒缓解了白天的疲惫,微醺,是当代年轻人所能拥有的最简单的快乐。
精酿啤酒,在近两年内正以一种“新消费”的强劲势头,争夺年轻人的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底,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
精酿啤酒,对年轻人来说究竟有什么特殊的魅力?
精酿啤酒为何泛化?
“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工啤是路人。”这是在精酿啤酒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推开精酿啤酒的门,就是打开了啤酒的新世界。
从大的分类来看,啤酒可以划分为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两者的原料、发酵工艺与发酵时间有着质的区别。
精酿啤酒发酵更为充分,麦芽汁浓度高,口感厚重饱满。这也造就了精酿啤酒成为消费升级后被选择的理由。
焦糖味、烟熏味、奶油味、各种茶叶、水果味……万物皆可精酿,新奇的口味让微醺这件事变得有趣起来。
加上精酿啤酒的饮用场景非常多元化。可以出现在高档餐厅当主角,也能与大排档、烤串店毫不违和,当配角,还能闪现在露营、徒步等户外运动项目。
而年轻人爱上精酿啤酒,除了追求多元的口感之外,也有潜在的社交需求。精酿啤酒比工业啤酒价格贵一些,但对比鸡尾酒又便宜不少。
“口感独特、价格友好”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向精酿啤酒靠拢,也带动市场持续突破新高。
精致喝酒成新趋势
在不少年轻人的童年记忆里,干了一天活的父亲下了班回到家,总要开瓶啤酒就着饭菜下肚。在那个空调还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啤酒是为数不多的夏日清爽剂。
当岁月的车轮驶向2025年,体育赛事的欢呼声充满整个夏日。不是迫于“酒桌文化”,亦不是追求所谓的仪式感,舒缓压力逐渐成为人们饮用啤酒的主要目的。
《2024年啤酒夏季消费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消费者(58.82%)认为,自己饮用啤酒的主要目的是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年轻人喝啤酒只求微醺,70后、80后则更享受豪饮之后半醉半醒的朦胧状态。数据显示,从饮酒的状态上看,分别有37.5%和30.37%的60后和70后喝啤酒会喝到半醉半醒的状态,只有13.66%的90后喝啤酒会喝到这一状态。
与年轻人相反,70后、80后的一代们,保持着豪饮啤酒的习惯。调研数据显示,46.88%的60后和40%的70后啤酒饮用量通常是3到5瓶/听,仅23.53%的95后及以下消费者选择了这一选项。
从饮酒频率也能体现出这一点。数据显示,超过30%的消费者保持着每周两到三次的啤酒饮用频率,将近40%的消费者的保持着以月为单位的饮用频率,只有6%的消费者只在特定场合饮用啤酒。这其中,更多的80后保持着每天饮用的习惯,更多的90后、95后更习惯保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饮酒频率,在繁忙的工作与短暂的微醺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破圈”,是长远的议题
当一个小众行业几年间新增了大量玩家,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内卷。
面对竞争加剧的情况,大厂占据着渠道、资金和品牌优势,老牌精酿厂牌作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也早已混出名堂,二者相对从容;更小、更低端的品牌,要么模仿别人,要么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跟头部和尾部相比,处在腰部的独立精酿厂牌普遍成立于几年前,他们刚成立时,由于精酿行业还没有处在聚光灯下,所以经历了一段“自然、有序”的发展历程,普遍拥有固定的粉丝群体。但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多名独立厂牌创始人都表示,他们在想办法“破圈”。简言之,就是让更多人接触、选择精酿啤酒。
适口性更强、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产品,被很多品牌视为“破圈”的利器。
其实,跟工业啤酒相比,大多数消费者对某些精酿啤酒的口味接受度要低一些。比如很多IPA(主流精酿啤酒的一种)产品,虽然酒花带来的香味更浓,但苦度也更高,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
最早很多精酿厂牌的创始人、消费群体都是啤酒爱好者,所以他们做的产品都以IPA居多。但想要让更多人接触精酿,就得做大众接受度更高的产品。
某知名精酿啤酒的品牌。其创始人表示,他的想法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设计产品,所以做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水果类酸啤,希望颠覆一般人对水果啤酒的认知,最终获得了比其他精酿品牌更年轻的消费群体。
这条路上,更“激进”的大有人在。一位精酿啤酒经销商表示,目前加了糖、奶等元素的“小甜水”啤酒能占精酿市场的一半份额,而且很多精酿厂牌会盯着瑞幸、喜茶等咖啡和茶饮品牌的新品。“只要奶茶有的口味,啤酒一定也有”。
除了产品,精酿品牌还想在渠道、营销上“破圈”。不过,这两个维度相对难做。
渠道方面,目前大部分精酿厂牌的渠道都以线下酒吧为主,但酒吧毕竟消耗量有限。线上渠道、餐饮渠道和便利店,是大部分精酿品牌都想突破的渠道。
营销方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精酿啤酒品牌的营销基本都两种,一种是和工业啤酒学;另一种是参加啤酒节等活动,在精酿圈子里做影响力。后者在一些从业者看来几乎是“自嗨”,对破圈用处不大;前者,绝大部分精酿品牌负担不起。
所以,现在很多独立精酿厂牌都在想办法通过更新的营销活动,突破原有的用户群体。
其实,精酿作为一门“风味生意”,很多人的目标都是“尝鲜”,尽量喝不同品牌、不同配方的精酿,用户粘性相对比较低。从这个角度考虑,或许精酿行业注定会是多品牌百花齐放的格局。“破圈”,也将是这些品牌长久的议题。
(未注明图源: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