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与未来
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与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普遍认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房库存暴增,二手房挂牌量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下行趋势。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的逐步消退。
首先,令人瞩目的城镇化进程已近尾声。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与发达国家70?0%的水平差距不大。这意味着过去由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购房需求将显著减少,不再是房价上涨的强劲引擎。曾经,国内平均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飙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1万元/平方米,一线城市更是从3000元/平方米攀升至6.5万-7万元/平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镇化带来的巨大购房需求。如今,这一动力已明显减弱。
其次,结婚率和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进一步抑制了购房需求。年轻一代结婚意愿减弱,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双双萎缩。2017年新生儿数量高达1765万,而到2022年则锐减至956万,这直接反映在购房市场上:二胎、三胎家庭带来的改善型住房需求显著减少。
最后,三年疫情的冲击给居民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收入下降、失业风险增高,促使人们更加谨慎地储蓄,减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与过去盲目追逐房价上涨的市场心态不同,如今居民购房行为更加理性,观望情绪浓厚。这从5月份百城新房、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分别达到54个和83个,以及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突破十万套以上的事实中可见一斑。甚至一线城市如北京(11万套)、上海(16万套)的二手房挂牌量也达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 一些开发商为了应对市场压力,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赠送停车位、补贴装修费等促销手段,而截至2023年4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已达6.4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激增8000万平方米,增幅高达15%。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楼市便进入调整期,开发商业绩大幅下滑,房价由涨转跌。而2023年3、4月份以来,这一趋势愈发明显。二手房市场更是呈现出“越卖越多”的态势,大量挂牌的二手房也表明炒房者对后市缺乏信心,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展望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长期调整。支撑过去房价上涨的因素已逐渐消失,市场需适应新的供需关系。 楼市拐点已至,未来走向如何,仍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