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镁信健康向港交所递表,正式赴港IPO,高盛(亚洲)、中金公司及汇丰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
镁信健康是一家针对国内医疗体系支付结构性失衡痛点,为患者、创新药器械企业、保险公司提供商业化服务的保险服务平台。
IPO前,镁信健康共完成7轮融资,估值约117亿元,上海医药、蚂蚁集团为投资方。
目前,镁信健康参与的惠民保业务已覆盖160个城市。不过,近年来,惠民保市场逐步由爆发增长转向平稳,镁信健康作为惠民保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外界难免会担心其成长性及未来前景。
瞄准商业健康险市场,打造中国版PBM模式
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与巴西、印度等可比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卫生的支出方面,个人自付占比相对较高,2024年个人自付占比达到43%。
在此背景下,医疗体系相关各方都希望商业健康险能弥补上医疗支付体系结构性失衡的挑战。
2022年至2024年,镁信健康的营收分别为10.7亿元、12.6亿元和2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8%。
报告期内,前5大客户贡献了镁信健康的大部分收入。2022年到2024年,来自前5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9.5%、57.8%、39.7%。其中,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9.2%、26.8%、9.0%。
2022年到2024年,镁信健康毛利率略有波动,分别为31.1%、36.8%和35.8%。
净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镁信健康净亏损分别为4.46亿元、2.88亿元、0.76亿元,呈逐年收窄态势。
对于亏损,镁信健康认为短期亏损是必要的策略性投资。镁信健康称,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为业务运营奠定基础,以建立必要的基础架构,包括技术开发、业务运营、平台建立及团队扩充。
2022年到2024年,镁信健康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净流出3.42亿元、4.36亿元及0.35亿元。
惠民保增速放缓,智保业务占比下滑
围绕商保支付创新,镁信健康业务板块可分为惠民保、特药及药械保险、保险+科技。其中,惠民保是镁信健康的基本盘。
2019年,镁信健康开始开展惠民保业务。据官网数据显示,截止当前,镁信健康的惠民保项目覆盖160个城市,参与的惠民保业务包括苏惠保、福建惠闽宝、沪惠保等。
尽管镁信健康的医药险业务发展空间很大,但如何基于惠民保业务进一步破圈,是镁信健康面临的挑战。
首先,惠民保规模相对较小,其次,惠民保的增速在快速放缓。
《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惠民保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相较之下,2022年,国内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高达8653亿元。
其次,在参保人数方面,2020年,全国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次参保,2021年参保人次达到了10117万,同比增长近150%;2022年参保人次约为15800万,同比增长速度下降到56%;2023年共1.68亿人次参保,同比增速降至6%。
收入构成上,2024年,镁信健康智保解决方案收入7.3亿元,占比35.9%,较2023年下滑6.1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