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飞船有着不同的结局。以载人飞船为例,它们通常会安全着陆,而货运飞船则可能会在大气层中烧毁。即使是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有些飞船选择在陆地进行软着陆,比如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和美国的“星际客机”飞船;而另一些飞船则直接溅落到大海,例如美国的载人龙飞船。
目前,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着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这两个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已经相当长了。它们能够长时间维持运行,得益于定期向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进行补给。这些飞船为空间站提供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水、衣物、科研设备以及推进剂等资源。每当货运飞船完成任务,它们便会从空间站撤离,随后进入受控状态,一般在大气层中烧毁。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和俄罗斯的进步号飞船就是这样运作的。
2024年11月21日,俄罗斯发射了“进步MS-29”货运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超过2000公斤的货物,其中包括一些推进剂。此飞船已在轨飞行超过7个月。7月2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发布了消息,称“进步MS-29”飞船已经从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探索”号实验舱撤离,并公布了撤离后的飞行画面。最终,这艘货运飞船将在再入大气层后坠落到太平洋南部。
尽管俄罗斯方面表示该飞船坠落于海洋,但实际上,飞船在再入大气层时已经不再完整。由于再入过程中遭受了超过1000℃的高温,飞船在这一过程中被猛烈烧毁,最终大部分材料和零部件都在高温下化为灰烬,只有少部分耐高温的残骸没有完全烧尽,才会掉落到大海。
对于飞船残骸掉落的担忧,很多网友可能会担心其是否会落到人口密集的区域,造成意外事故。然而,实际上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无论是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还是俄罗斯的联盟号货运飞船,它们的再入过程都是受控的,飞船会根据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受控坠落,通常会选择远离人群的海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损害。
货运飞船的任务通常会结束后从空间站撤离,飞行员会把空间站产生的废弃物、垃圾等放入飞船,随着飞船一起重返地球,在大气层中烧毁。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垃圾的处理工作,还能利用飞船再入过程的高温,彻底销毁这些废弃物。货运飞船的受控再入,正是其重要优势之一。
目前,中国空间站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飞船仍在执行任务。天舟八号于2024年11月15日发射,至今已在轨飞行超过7个月。天舟货运飞船自天舟六号开始经历了显著的升级,使得每艘飞船能够携带更多的物资,这样一来,发射频率大大降低。以前每年需要发射两艘天舟货运飞船,而如今每两年只需要发射三艘,这有效减少了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得益于天舟货运飞船的升级,它们的在轨时间也从大约6个月延长到了8个月,理论上,每隔8个月就需要发射一次新的货运飞船。特殊情况下,飞船的发射时间可以做适当调整。例如,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在轨时间接近10个月,它于2024年1月17日发射,原计划在11月17日撤离,但由于受到超强台风“摩羯”影响,发射时间和撤离时间都做了相应调整。
尽管天舟八号的发射时间已调整,但它不会影响空间站的正常运行。每次新的天舟货运飞船发射时,空间站的物资储备都能满足三名航天员至少一年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尽管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天舟八号撤离的确切时间,预计该任务很快将接近尾声,毕竟它已经在轨飞行了超过7个月。
有网友看到有一艘货运飞船处于待命状态时,可能会感到好奇。此前我们提到神舟载人飞船采用“发一备一”的模式,即只要有航天员在轨飞行,发射场便会保持一艘备用飞船待命,以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撤离。但如今,天舟货运飞船也采用了类似的待命模式。从天舟八号任务开始,执行任务的长征七号火箭也会配置一枚备用火箭。如果出现需要,新的货运飞船可以在短短三个月内发射升空,确保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现在,除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处于待命状态外,还会有一艘天舟货运飞船待命。如果天舟八号飞船出现故障或物资即将耗尽,待命中的天舟飞船可以迅速执行任务,提供补给。这样一来,无论是航天员的安全,还是空间站的运营,都能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