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8日清晨,北京首都机场依旧忙碌如常,早晨8点05分,编号为2949的波音737飞行器缓缓驶入跑道准备起飞。这架航班属于国航CA905国际航班,机上搭载着94名乘客,原定飞行路线为从北京出发,经昆明中转,前往缅甸仰光。巧合的是,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乘客们看起来心情愉快,飞机也按时起飞,似乎一切都预示着这次旅程会非常顺利。
在飞机的驾驶舱内,机长袁斌和副机长文飞正在如往常一样掌控着飞行。经过约40分钟的平稳飞行,飞机已经飞越了山西太原的上空,进入了平流层,飞行状态稳定。然而,突然间,袁斌的脸色变得凝重,他低声对文飞说道:“我要把飞机开到台湾,你要配合我!”文飞感到一阵茫然,开始以为这只是机长的一个玩笑。毕竟,两人是多年同事,机舱内的气氛偶尔会因些许幽默调剂。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文飞的笑容消失了。袁斌竟然让自己的妻子徐梅进入驾驶舱,并要求她关好舱门。文飞这时彻底明白,机长并非开玩笑,而是在实施某种行动计划。随着舱门被关闭,外面的机组成员也无法进入驾驶舱。文飞心中一阵紧张,他顿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尽管他立即尝试与袁斌沟通,希望能说服他放弃这种做法,但袁斌并未改变主意,还威胁性地通过飞机的倾斜动作让文飞服从。
袁斌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此时完全控制了飞行权,机上乘客的命运已被自己掌握,他立即通过广播向机舱内的乘客宣布,飞机将改飞台湾。与此同时,文飞通过飞机广播频道,悄悄将劫机事件通知了航管中心,紧急寻求帮助。航管中心得知这一信息后迅速与飞机取得联系,试图说服袁斌放弃计划,但袁斌并没有松口。此时,徐梅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紧张得脸色苍白。
随着局势的升级,政府决定采取应对措施,派遣了两架战机紧随其后,开始飞行护航,并通过广播要求袁斌立即停止劫机行为。面对战机的威胁,袁斌并未表现出丝毫的动摇,他相信战机不会轻易干扰到飞机,因为他们必须考虑机上90多名乘客的安全。然而,这种固执的态度让局势变得异常复杂,战机和地面指挥中心都陷入了两难。
为了避免袁斌走极端,民航总局决定暂时减少对他的压力,并通知台湾方面准备接管这一事件。到了上午10点18分,飞机已经飞临福建,厦门航管站迅速与台湾台北中正机场取得了联系。台湾方面在得知消息后迅速行动,派出两架F5E战斗机护送飞机前往台湾,并随即增派了其他战机参与任务。
不久后,袁斌终于见到自己飞抵台湾,心头的悬念才得以解开。他以为一切顺利,自己与妻子将会受到热烈欢迎。然而,飞机一着陆,等候多时的台湾武警迅速冲进机舱,问询劫机者的身份。袁斌冷冷回答自己就是劫机者,而接下来的瞬间,袁斌和他的妻子被立即逮捕。令袁斌震惊的是,原本预想的“英雄般”的欢迎仪式并未到来,反而是冰冷的手铐和严密的控制。此时,袁斌才意识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切,竟成了一场彻底的闹剧。
无论大陆方面还是台湾方面,对这一事件也感到疑惑不解。毕竟,袁斌夫妇在大陆拥有相当好的生活条件,袁斌作为国航的飞行员,生活十分安逸,妻子徐梅在北京的工作也稳定且薪水不菲。没有任何外部压力,夫妻两人为何会选择冒险实施这一荒唐的劫机计划呢?这件事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动机呢?
根据事后对袁斌夫妇的审讯以及周围人际关系的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袁斌的动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为了争取到一套单位分配的住房,竟然策划了这场劫机事件。他的家庭条件本来非常优越,收入稳定且待遇优厚,为何还要冒险劫机呢?
袁斌,来自湖北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聪明且勤奋。1989年,他考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大学时成绩优秀,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迅速发展,许多航空公司迅速崛起。作为国航的首批优秀飞行员,袁斌在短短几年内便成为了副机长,并且在29岁时升为机长。
袁斌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仅如此,他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他和妻子徐梅成婚,生活一度看似完美。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当好,生活安逸,但袁斌却始终感到内心空虚,渴望更多。1998年,国家进行住房改革,许多单位开始分配最后一批住房,作为国航的机长,袁斌原本可以优先获得一套新房。
然而,尽管他已符合分房条件,且有一套面积超过110平米的房子,他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这一结果令袁斌心生愤怒,并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对待。事与愿违的失望让他做出了极端的决定——他要劫持飞机,飞往台湾,给国航和那些他认为对自己不公的领导一个“教训”。
经过反复的说服,妻子徐梅最终同意了袁斌的计划。他们精心策划了这一行动,并最终选择了1998年10月28日实施。在飞机起飞后,袁斌与妻子一起操控了这架航班,并成功将飞机带到了台湾。
然而,正如当时海峡两岸已经实现“三通”一样,袁斌的这一计划并未带来他预想的胜利与荣耀。台湾方面迅速采取行动,将他与妻子逮捕。起初,袁斌认为自己能够在台湾安享生活,但事与愿违,2001年他被遣返回大陆,继续接受审判,彻底结束了这一荒唐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