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古人如何搬运重物?用三根绳子就能移动5吨石像,佩服人类智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大雯观史 时间:2025-07-07 12:54:11

伴随着孩童的嬉笑和人群的吆喝声,眼前上演了一幕引人入胜的景象:那座雕刻精美的石像在轻轻地摇摆之中竟然开始了移动……

这一切其实源自于2011年加州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卡尔·里布与他的同事亨特进行的一项实验。他们特别制造了一个高达3米、重达5吨的石像模型,通过三根坚韧的麻绳将其头部固定,其中左右两根负责驱动石像的移动,而后方的一根则是为了防止石像向前倾倒。经过长达40分钟的测试,18名实验参与者成功将这座石像向前挪动了100米。

我们生活中其实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挪动”技巧。例如,搬运一个沉重的泡菜缸时,我们往往会通过稍微转动几下,使得缸子能在地面上轻松滑行。然而,复活节岛的石像通常高达5至6米,重量超过10吨,其移动的路途也并不总是平坦。因此,有科学家提出,尽管这种搬运方式十分巧妙,但仍不足以说明符合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谈到古老的重物搬运,最为人所知的方法就是在重物下方铺设滚木。这些圆木往往与绳索结合使用,可以分为滚轴、支架、杠杆、木撬,甚至可能有全岛范围内的轨道系统。然而,采用这样的方式需要大量砍伐树木,因此不少科学家认为复活节岛是一个因资源过度开发而走向毁灭的典型案例。但之前提到的搬运方法也引发了一个思考:古代人是否真的过度依赖棕榈树来运输这些庞大的石像呢?

不过,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所观察到的都是在平坦地面上的运输,而石像最初是从山体上切割下来的,它们又是如何被搬运到山脚的呢?

根据这张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分割石像的过程中,工人们从上到下围绕着石床逐渐挖掘,最后留下的支点则用一些小石块进行支撑。然后,他们依靠石头的滚动能力,将尚未完全切割的石像推下山坡。在山脚下会事先准备一个合适的凹陷,这样就能顺利地将石像摆放到位。

经过长途运输后,这些巨石还需要被竖立在被称为“阿胡”的石台上。根据拉帕努伊人后代的回忆,科学家们尝试重现这一过程:首先在石像一侧垫上小石块,然后依靠杠杆原理将这一侧抬高,接着同样的方法逐步抬起另一侧。反复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直到石像底部的石块超出石台的高度。而后,他们再利用木棍和石块将石像倾斜至45°的角度。最后,绳子固定在石像的头部,向后拉动,经过几番努力,它终于慢慢站立了起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