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一只会“猜拳”的灵巧手,握出宝安机器人产业新“温度”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7-07 21:00:57

7月5日,深圳。一场名为“灵巧新境界”的发布会,将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部件——灵巧手,推至产业聚光灯下。在现场,一只只“手”引来重重围观,更触发了阵阵惊叹。它们有着接近人手的轮廓与纹理,表面覆盖着一层柔软的电子皮肤。指令之下,能与人猜拳互动,也能轻松抓起15公斤的哑铃,更能完成人手难以企及的多指节精巧弯曲。这只手不是科幻道具,而是深圳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威机电”)历经912天研发淬炼而成的新一代“灵巧手”。

“指尖”上的风暴: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2025年,被业界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作为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最后一厘米”,灵巧手的技术成熟度,几乎决定了产业落地的广度与深度。在这场奔向未来的竞速中,总有人会首先迎接阳光。发布会现场,兆威机电首席专家陈毅东带领团队所展示的,是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指尖风暴”。兆威机电此次发布的ZWHAND新一代灵巧手产品,无疑是投向这片蓝海的一枚重磅信号弹。相较于上一代的产品,兆威机电新一代的灵巧手包括LM06(内置6个微型电机)、DM17(内置17个微型电机)和DM20(内置20个微型电机)三款新品,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的跨越。

“真触感”是基础。覆盖在指尖、手心与手背的柔性电子皮肤,集成了多维度的传感器阵列,让灵巧手不仅“形似”,更在“感知”上趋近于人。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产品体验区,亲手触摸了灵巧手的电子皮肤,灰色硅胶材质带来的柔软质感,以及几可乱真的人形指纹,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机械与生物边界的模糊。

“高灵活”是核心。新一代灵巧手涵盖6、17至20自由度,能轻松实现抓握、弯曲和摆动等精细动作。更关键的是其内置的“小脑自学功能”,使其能通过持续的自我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与精准度。在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伸出手,灵巧手随之响应。第一局,工程师的“布”被灵巧手迅捷的“剪刀”干脆利落地击败。在接下来的几轮中,灵巧手仿佛能预判工程师的意图,总能在对方出手后的毫秒间做出克制的后发制胜手势。最终机器大获全胜。“它可没作弊!”工作人员解释道,“是它的高速视觉捕捉系统和预测算法,让它能在我完成动作前,就通过我的肌肉微动做出预判并实现超前反应。”如果说高灵活是“灵巧手”的王牌,那么高负载则是其面向广阔应用场景的入场券。当LM06型号的灵巧手轻松举起15公斤的哑铃时,其单指可负载1000克的硬核实力,预示着它将有能力在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智慧医疗乃至家庭服务等领域“大显身手”。

然而,兆威的目光,早已不满足打造一款超级“硬件”。在发布会上,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构想被抛出——“灵巧手生态”。首席专家陈毅东详细阐述了五种开放合作模式:从提供完整的灵巧手产品矩阵,到开放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再到联合开发、ODM定制,乃至将宝贵的灵巧手数据集进行开源。

“推动实现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兆威机电CEO叶曙兵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产业协同。这一句承诺的背后,是一家“链主企业”的自信和格局。在具身智能这条全新的、生态依赖性极强的赛道上,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兆威机电的解法是,与其做独行侠,不如当“领路人”,通过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共荣的生态系统,共同将产业的蛋糕做大。

一家企业的蝶变,是区域生态最直观的注脚。兆威机电的进化路径,清晰地勾勒出一家科技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雄心与远见。而这场“指尖风暴”的策源地,为何是宝安?

沃土的密码:阳光、雨露与“首席服务官”

如果说兆威机电是一颗蕴含着巨大潜能的“技术种子”,那么宝安就是那片让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沃土”。当探寻兆威机电爆发式成长的动力源时,答案指向了一座产业大区的发展密码和产业“体温”。

“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兆威的发展离不开宝安区委区政府系统性、全面性的大力支持。”首席专家陈毅东的感受,是无数扎根宝安的企业家的共同心声。这种“系统性、全面性”的支持不是口号,是由一系列精准、务实、有温度的举措构成的营商环境体系。

发展的密码:前瞻性的“政策阳光”与“产业领航”

“一旦有很好的信息,相关部门就会把信息第一时间释放给我们,告诉我们这是要去发展的方向。”陈毅东一语道破了宝安政策服务的核心——“精准滴灌”与“前瞻领航”。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产业领域,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宝安区坚持“制造业立区之本”,翻阅宝安近几年的一号文件,满屏的“工业”“制造业”是宝安以“制造业立区”的底色彰显。今年更是细化为305条工作举措,挂图作战,特别是针对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宝安正乘势而上,谋求新突破,政府的角色也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而是敏锐的“瞭望者”。通过举办产业论坛、组织龙头企业交流、发布行业发展白皮书等方式,宝安将最前沿的产业动态和政策风向传递给区内企业,帮助它们在技术布局和市场判断上抢先一步,在时代的风口上找准自己的坐标。

底气的密码:解燃眉之急的“金融活水”与“项目支撑”

“实实在在地给了我们项目支撑!”陈毅东特别提到,在研发投入巨大的算力计算费用上,宝安区提供的专项补贴,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压力,让团队得以卸下重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最核心的技术攻坚中。这只是宝安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宝安设立百亿级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深圳首个区级技术改造政策,把“事后补贴”变为“即投即补”;企业同时叠加享受市级、区级资助,单项资助最高可达1.5亿元。为了让更多企业受益,宝安与6家金融企业签约,引导超100亿元的“设备更新专项金融资产包”支持……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确保了技术创新的火焰不会因资金困顿而熄灭,为企业的创新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引力的密码:筑巢引凤的“人才磁场”与“工匠精神”

作为宝安区重金引进的高级人才,陈毅东本人就是宝安“人才磁场”效应的最佳见证者。他所说的“大工匠市场”,描绘出宝安对人才,特别是对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尊重与珍视。

产业的根基是人才,这是宝安区的上下共识。这里不仅有面向顶尖科学家的优厚政策,更有面向广大工程师、高级技工的“宝安工匠”评选和激励体系。通过建设高品质的人才安居房、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营造崇尚实干与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宝安为各类人才构建了一个能够安身、安心、安业的环境。这让一批批像陈毅东这样的技术专家,愿意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专注于技术研发,将“冷板凳”坐热。

生态的密码:根深叶茂的“产业雨林”与“协同效率”

更深层次的优势,在于宝安历经数十年沉淀而成的制造业“热带雨林”生态。这里汇聚了超过1.5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形成了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到中游的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对于兆威机电而言,这意味着许多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可能就在几个街区之外。“上下游企业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电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或供应链协同问题。这种“不出宝安”就能完成绝大部分配套的产业生态,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与物流成本,提升了研发与生产的迭代效率,这是任何单一政策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当“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人才磁场”与“产业雨林”四大要素齐备,政府又甘当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和“首席服务官”时,宝安这片沃土的密码便清晰可见。

回到那只灵巧手。当它在聚光灯下,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复刻人类的每一个精细动作时,它所传递的,早已超越了技术本身的突破。一家企业的前沿技术,遇见了一片懂产业、善服务、惜人才的沃土,激荡出的能量是惊人的。机械之手,亦能传递出宝安的产业“温度”。

从一只手的灵巧,到一条链的共舞,再到一座城的崛起。在宝安,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具身智能的蓝图上,写下最生动、最有希望的注脚。随着兆威机电不断推出未来灵巧手的产品研发,加速海外布局、冲刺H股上市,可以预见,将有更多源自深圳宝安的“中国方案”,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大放光彩。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