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美国AI人才争夺白热化:零经验应届生毕业即高管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7-08 22:17:10

随着近年来AI领域的竞争爆发,企业、学术界等行业对顶尖AI研究者的需求与争夺愈发激烈。大学教授们担忧人才大量流向企业,而企业则不惜开出高薪,甚至上亿美元的签约奖金,来“挖走”这些人才。



大学高端人才流失

在美国的西北大学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授拉里·伯恩鲍姆(Larry Birnbaum)正在尝试招聘一个有前途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发展,成为一名研究员。

而谷歌正与他“抢夺”这名博士生,并在邀请这名学生参观其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的园区时给予高规格接待。谷歌还安排他与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与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交流。

“我们拿什么和他们竞争?”伯恩鲍姆无奈道。

伯恩鲍姆指出,博士毕业后去企业做研究的薪水往往是学校教授的5倍,企业的平均年薪在15.5万美元以上。

随着整个行业薪资水平的飙升,情况更为严峻。

最近有报道称,meta为一些资深的AI研究人员开出了七位数甚至八位数的年薪。这类高薪报价,再加上推动AI应用发展的巨大需求,也在拉高相关专业新晋博士的薪酬水平。哪怕这些毕业生几乎没有工作经验,他们也能拿到高级职位。

企业竞争白热化

比起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只会更激烈。

据CNBC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透露,meta甚至开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来挖走OpenAI的员工,同时还配上了更高的年薪方案。

为了组建一支顶级的AI团队,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亲自下场,力推“超级智能”AI实验室,并通过旗下的meta AI研究部门在这一领域投入巨资。

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出于对性能的担忧,meta再次推迟了其最新旗舰AI模型的发布。知情人士告诉CNBC,扎克伯格对当前meta在AI领域的地位相当失望,因此他愿意砸下数十亿美元吸引顶尖人才。

上周,Scale AI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宣布即将加盟meta。这是一项交易的一部分: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了这家AI初创公司49%的股份,并顺带接收了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一小部分Scale AI员工。

据彭博社报道,meta最近还挖来了其他重量级人物,比如Google DeepMind的首席研究员Jack Rae。报道称,扎克伯格本人也直接参与了这些招聘工作。

“我听说meta把我们视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尔特曼说,“他们目前在AI领域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尊重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尝试新事物的精神。”

不过,尽管meta曾试图从OpenAI挖走“很多人”,但“到目前为止,OpenAI的核心员工都没有决定是否接受他们的邀请”,奥尔特曼在“Uncapped”播客里表示。

奥尔特曼还批评了meta预付大笔奖金的做法,认为这种方式容易分散员工的精力,不利于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很多人,都是想着‘我们干脆把OpenAI的路子抄一遍’,但这种思路基本上行不通。”奥尔特曼说,“你总是去竞争对手曾经去过的地方,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创新文化。”

在AI领域里,砸重金收购初创公司和顶尖人才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meta之外,OpenAI最近也有大动作。今年5月,OpenAI以64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了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创办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伊夫也随之加入了OpenAI。

初创公司被裹挟

行业巨头们用天价薪水和股权挖人,抬高了整个行业的人才成本,让初创公司很难与之抗衡,创业创新的生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初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站稳脚跟,不得不加入这场“人才拍卖”之中。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在接受调查的153家提供此类AI薪酬溢价的公司中,约有50%的企业去年没有任何收入,高达71%的公司报告尚未实现盈利。

即便如此,这些初创公司仍在提供令人瞠目的薪酬与待遇,以帮助公司吸引顶尖的AI人才,希望在这个日益拥挤的赛道上脱颖而出。

“这些小公司很清楚,在谷歌、meta或OpenAI等巨头面前,他们必须展现出吸引力”,Thelander Consulting的一位发言人告诉媒体,“对他们来说,提供高薪是他们唯一的王牌。”

这种现象无疑正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高薪抢人推动了人才价格的持续上涨,初创企业为了留住或争取优秀人才被迫付出更高成本,导致本就脆弱的商业模式更加难以为继。这不仅加大了初创企业的财务压力,也让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陷入失衡风险。

许多公司在人才上的巨额投入尚未见到回报,盈利更是遥遥无期。市场或许很快就不得不正视这种孤注一掷追逐AI梦想的真实代价。

学业与产业失衡

一些学者担忧,当前这场“抢人大战”正在削弱学术界的AI研究力量。高校AI部门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基础研究任务,还负责培养下一代博士生和年轻学者。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企业的私人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更多是为了提升大公司的商业利润,未必能真正造福公众。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预测分析与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主任Anasse Bari就指出,企业为专注于AI的学者提供的机会正在“显著”地影响学术界。他在写给《Fortune》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的总体观点是,如果我们希望AI拥有一个负责任的未来,就必须首先投资于坚实的教育,秉持这些价值观,培养有思想、有担当的AI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让他们传承这种使命。”Bari还提到,尽管他也收到了“很多”来自业界的工作邀约,但他对纽约大学的承诺更重要。

事实上,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前,顶尖AI研究人才就已经炙手可热。不同的是,当时许多企业实验室,比如OpenAI、谷歌DeepMind和meta旗下的FAIR(基础人工智能研究)等,通常允许资深学者保留他们在大学的职位,哪怕只是兼职。这样一来,他们既能继续教学、指导研究生,也能为科技公司贡献研究成果,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平衡还能维持。但如今,随着竞争加剧,这种平衡正面临考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