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5000点?可能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博闻财经 时间:2025-08-25 00:18:13

原创 刘晓博

股市一路飙升,上证指数创下10年新高。

市场的分歧也在加大,投资者的焦虑不断积累。

我听到越来越多的老股民表示,他们开始睡不着了,担心行情突然结束,此前的盈利都“交回去”。

没有盈利的股民更焦虑,眼见着自己“赚了指数”没赚钱,朋友圈里很多人已经赚50%甚至翻倍了,这比熊市亏钱还难受。

还有一类人非常乐观,已经不把4000点当回事了,认为很快冲上5000点。

那么,接下来行情将如何演变,4000点是否会很快被踩在脚下,并冲击5000点?

我的看法是:

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枢纽,国家对它空前重视,之前汇聚在楼市的资金,未来很大程度上将转战股市。

以前,我们经济的第一发动机是“大基建+房地产”,第二发动机是“出口”,现在都见顶了。未来将用“科技创新+资本市场”,以及“国内消费”来替代。

楼市这么低迷,国家都不取消北上深的限购,这意味着:推动资金流入股市的意图非常坚决。

从长远看5000点不是问题,突破历史高点6124(2007年10月16日)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打破通缩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要能提高老百姓在财富分配中的占比,启动国内市场。

短期内来看,如果大盘涨得太快,会有调控措施出台。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第一波调控措施已在这个周末出来了。请看下面这条新闻:



这其实就是在警告市场:你可以涨,但不能乱来。

每轮上升行情里,必然泥沙俱下,各种小作文满天飞,一些上市公司也乐于跟庄家合作,夸大新项目、虚增业绩,甚至自己炒自己的股票。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的时候,处罚一批违规公司,提醒、警告的意涵还是比较明显的。

熟悉大A品性的人都知道,我们历来是“闪电牛+超级慢熊”。

牛市每次都非常短暂,犹如闪电;熊市、平衡市则非常漫长。老美动辄是10年大牛市,我们则动辄10年3000点。

每当牛市来的时候,市场各方都希望赶快涨,赶快挣钱,然后赶快套现。

如果在市场上涨的前期控制不好,甚至放任加杠杆(比如2015年5月之前月),则后面会比较惨,往往一地鸡毛,并导致关键岗位换人。

2015年大牛市+大熊市时期的股市掌门人老肖,后来曾专门反思过“牛市情结”。



相信这个反思,今天依然深深刻印在监管者脑海里。更何况现在的掌门人来自业内,而不是银行口。

所以,一定不会放任“疯牛”的。

只有“慢牛”才对经济、对国家有正面意义,监管者自己才能“无咎”。

在一个持续活跃的市场里,才能有更多优秀公司IPO,才能有更多投资者相信这个市场。如果行情很快结束,即便中间脉冲到5000点、6000点,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沦为中产的噩梦。

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的教训已经非常深刻了,不应该再重演。

所以,如果接下来大盘上涨太快,一定会有更明显的降温措施出台。

到了一定时候,不排除国家队宣布减持。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不支持上涨太快——中美尚未达成关税协议。

如果特朗普突然变卦,比如俄乌谈判再次掀桌子,特朗普对中国祭出二级关税,则中美贸易谈判将再次生变。

如果中美签署协议之前A股涨到了高位,比如4500点或者5000点,一旦谈判破局,市场可能出现较大风险。

目前,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港股也超过了40万亿人民币。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果冲高后突然崩盘,是没有资金可以托得住的,国家队手里那几万亿只算杯水车薪。

市场参与者急于挣钱、离场,管理者希望出现慢牛,最终市场将如何演变?

我的预判是:4000点以下大涨小回,即便有调整也不影响增量资金杀入,市场将呈现板块轮动,但科技创新、脱钩替代仍然是主线。

4000点上方,市场分歧将加大。如果是很快冲上4000点的(10月底之前),则可能会有明显降温措施出来。降温的目的是让市场放慢节奏,走慢牛行情,不意味着不支持市场了。

影响未来行情演变的,主要是两大因素:第一,中美是否能达成协议,中间是否出现较大反复;第二,中国经济的关键指标,比如投资、国内消费、房地产销售等,能否真正见底回升。

至于美联储开启降息,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增大,这个已没有什么悬念。

顺便提一句: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46倍,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接近62倍,均已经超过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





所以我们很难再笼统地讲,中国科技股仍然被低估了。

对于真正有核心技术、市值仍然较小的企业来说,未来上涨空间依然很大,只是这类“真材实料”的公司占比较低,大部分被热炒的小市值概念股,只是凑热闹的,泡沫已经不算小了。

目前深交所主板平均市盈率为24倍,上交所为14倍,均低于纽交所。

但这不意味着市场将很快转向低市盈率的蓝筹股,而不去理会小市值概念股。市场往往是不理性的,也是难以预测的。

我们只能怀着敬畏之心,迎接市场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