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为什么楼市明明那么惨,但我们却感觉不到房子降价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凉思说历史 时间:2025-07-09 14:00:10

自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这一调整并非悄无声息。开发商销售业绩骤降,债务违约和烂尾楼事件频发,更令人担忧的是,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持续攀升。截至今年8月,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城市仅剩29个,下跌城市则高达69个;二手房市场形势更为严峻,仅23个城市房价上涨,74个城市房价下跌。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数据显示楼市低迷,人们却鲜有感知到房价下跌的切身感受。这并非市场错觉,而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初期的一种正常现象,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心理预期差异:涨跌感知的非对称性 当前许多城市的房价下跌趋势较为温和,呈现“稳中有降”态势,跌幅多在10%左右。政府和市场均期望通过时间换取空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短期内,这种缓慢的下跌幅度难以引发明显的体感。尤其与之前每年20?0%的涨幅相比,如今的跌幅几乎微不足道,人们自然难以察觉到房价下跌。

二、开发商谨慎降价:维权风险与市场预期 为刺激销售,开发商普遍将降价幅度控制在10%以内。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大幅降价可能引发老业主维权,要求退房或赔偿,从而影响开发商的正常经营。其次,大幅降价并非良策,反而可能导致成交量下降。购房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房价下跌越明显,观望情绪越浓厚,交易反而越发冷清。

三、二手房业主惜售:幻想与风险规避 二十余年的房价上涨行情,让许多炒房者尝到了甜头,他们坚信房价终将反弹。因此,即使市场低迷,许多二手房业主也不愿大幅降价抛售,担心错过潜在的涨价机会,宁愿承受时间成本。即使愿意出售,降价幅度通常也仅在5?0%左右,他们认为即便维持现有价格,也能找到接盘者。

四、成本上涨挤压利润:开发商降价空间有限 近两年来,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建材、人工等成本显著增加,压缩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大幅降价促销意味着微利甚至亏损,因此开发商只能选择小幅降价(5?0%),避免进一步亏损。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何新房价格降幅有限,人们难以感知到房价下跌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