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铁手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Unsplash
百度这棵大树底下,恐怕不如往日好乘凉了。近日,百度湖北总代理商武汉世纪百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纪百捷”)宣布将依法启动清算程序。
根据武汉世纪百捷发表的公告显示,其称“由于百度渠道模式的变革导致双方业务合作即将终止,公司失去了核心收入来源,运营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去年,江苏最大百度代理商“青之峰”也被传停业,其后公司解释称“只是百度竞价不做了,其他正常,不过在公司业务调整后,也有可能进行人员调整。”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将取消济南、重庆等多个城市的独家代理机制将被取消,尽管百度并未出面回应这一消息,但从江苏青之峰和武汉世纪百捷的现状来看,百度调整广告代理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近日,百度还宣布将对百度搜索进行十年来最大改版。一边是百度搜索的全面变革,一边是百度广告代理商的轰然倒下,一个“百度树下好乘凉”的时代,恐怕已经成为历史。
1
百度树下“好收钱”?
百度广告代理业务的模式并不复杂,客户有意向在某个区域投放广告,就必须经过百度的省级总代理,代理商以相对低价获得百度广告资源,再以相对高价出售给客户,就能从中赚取差价。
根据虎嗅网报道,2016年百度在全国各地有30多家省级代理商,有的甚至已经挂牌新三板,比如百度第二大广告代理商山东开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开创”)。
根据山东开创2017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9.74亿元,净利润约为5377万元。其中,百度搜索引擎业务占公司收入的98.8%。
武汉世纪百捷在巅峰时期的规模同样不容小觑,据悉,公司拥有1000多名员工,曾服务13万家客户。武汉世纪百捷母公司百捷集团旗下还有多项业务,持有占地百亩的百捷科技园。
可以想象,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各地的“百度诸侯”拥有一张广告代理牌照,就相当于是一门“坐地收钱”的生意。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代理商坐拥独家资源的同时,也要背负一定的销售任务。根据虎嗅网报道,百度每年还会提高KPI目标,如果代理商完不成就会被罚钱甚至取消资格。
根据山东开创2017年年报显示,2015-2017年公司百度产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18%、11.25%、16.8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于能够“割地收款”的代理商而言,这样的毛利水平却难以称得上很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山东开创曾在年报中提到“为优化成本结构,公司降低对框架返点客户的销售,因此成本下降”,这意味着代理商为了能够达成任务指标,就要为投放广告客户提供高额返点,这几乎成为了广告行业不成文的规定。如此之下,代理商虽然可以“躺赚”,但却赚得不多。
长久之下,这种模式难免逐渐变味。部分代理商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更关注合同金额,而忽略广告的投放内容,这也催生了“魏则西事件”。
在“魏则西事件”中,多方主体都需要为此负责,包括百度对旗下广告内容的审核和监管,但代理商迫于销售任务疯狂“接单”,也为此事埋下了隐患。
除此以外,个别区域还会出现二级代理商(类似分销商)。2022年,百度就曾起诉一家冒牌代理商,该公司工作人员自称为“百度广告核心代理商授权服务商”,更有可能让百度再次陷入类似的纠纷。
2
搜索红利不再
时至今日,百度与代理商们的“恩怨情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没有增量广告客户,百度再如何压任务也是枉然,失去了独家代理资格,代理商又谈何继续经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已悄然生变,抖音、小红书、微信等超级App已经筑起了自己的内容生态,进而不断蚕食着传统搜索的领土。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抖音日均搜索达53亿次,微信日均搜索超过10亿次,小红书日均搜索6亿次,百度App的日均搜索则降至3亿次。
用户走了,广告主自然也用脚投票。根据QuestMobile,消费品行业70%的预算流向了快手、淘宝等平台,投放给百度的份额不足5%,且已连续多个季度下滑。
广告市场变了天,背后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用户正加速向短视频、社交平台迁移,这也促使广告主将广告预算转向信息流等新兴广告形式。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百度搜索的信任程度也在不断降低。根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搜索行为报告》,78.3%的受访者认为“百度搜索结果不可信”;还有不少用户抱怨百度搜索将大部分流量指向百度自家生态产品,比如充斥着大量劣质内容的百家号。
其次,在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当下,广告主也调整了投放策略,不再是单纯追求品牌曝光,而是希望能够实现看得见的销售转化。
因此,能够精准追踪用户行为的效果广告也变得更受欢迎,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去年AIGC行业把超过90%的硬广投放给了效果广告,主要以抖音、快手为主;保健品药品、大家电则倾向更能详细叙事的软文广告,投放预算同比增加了65%以上;不少新能源汽车和美妆行业的品牌,都缩减了品牌广告投放比例,增加效果投放比例。
而且,消费者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再逆转。花旗分析师预测,百度核心广告收入将会在今年二、三季度持续下滑,在核心广告收入尚未恢复增长之前,百度的股价难以获得重估机会。
目前来看,这句话已经得到了验证,昔日的BAT时代(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经落幕,如今已经是DAT时代(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市值甚至被腾讯旗下的腾讯音乐所超越。
3
百度再造搜索
危局之下,变则通,不变则壅。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会上,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总裁罗戎曾表示,“如果我们不主动革新搜索业务,迟早会面临挑战。”
在近日举办的百度AI Day上,百度搜索也迎来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改版。那个熟悉的百度搜索框被彻底放大——升级为支持超千字文本、多模态输入的“智能框”;百度搜索还升级了“百看”功能,融合图文、音视频、智能体服务,把信息以最适配的形态送到用户面前;AI助手也提升多模态输入、富媒体输出、一站式工作台及深度搜索能力。
此外,百度搜索的技术底座也焕然一新,其接入了全球首个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模型MuseSteamer,并通过MCP协议接入1.8万+第三方服务商,构建起国内最大AI开放生态。
但百度要实现彻底的自我颠覆,首当其冲的是AI搜索对其传统搜索引擎业务的冲击。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AI搜索会通过大模型整合出一个最佳答案,不再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先展示广告,这将导致百度的广告变现率出现下降。
不过,尽管百度下定决心变革,时间却未必会站在百度这边。一则,“超级框”的概念并不新鲜。
今年3月,阿里推出了定位为 “AI超级框”的新夸克,并引入了深度思考模式。截至2025年3月,夸克月活用户达1.48亿,超五成用户是25岁以下年轻人。
另外,字节豆包也被定位为“多功能AI超级助手”,集成了AI搜索、图像生成、写作辅助、等功能,覆盖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个场景。90后、00后用户群体的占比已超5成。
相比之下,QuestMobile数据显示,百度搜索在18-35岁核心用户群体中的日均使用时长在今年初同比下降了18%。
互联网大厂已经通过AI产品率先占领年轻用户的心智,而百度姗姗来迟的AI搜索也并不算完全创新。百度AI搜索要突围而出,必须真正用好用,才能让用户买单。
二则,百度缺乏内容生态。AI搜索的核心变革,是能够为用户呈现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比如用户咨询旅游计划,其能够生成行程安排的同时,并接入OTA平台协助下单。
但对百度来说,内容源头决定了其输出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等。近年之所以越来越多用户转向小红书、微信搜索,是因为平台生态中丰富的UGC内容,百度如何更好整合全网内容,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挑战。
站在AI时代的十字路口,百度这一场变革将不可避免。百度副总裁赵世奇曾表示,“不变可能是最安全的,但不得不变。”
这也是百度当下的缩影,时代的变革在无声发生,其要对抗的并不只是竞争对手的围剿,而是互联网时代整个信息分发的范式革命,All in AI是孤注一掷。
但百度能否重新赢得用户信任,则仍需要经历一场漫长的变革。到底是涅槃重生,还是泯然于众人,就看百度还有多大的决心,愿意下多少的苦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