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无空调宿舍热晕学生:高校高温困局难解之谜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Daily每日财报 时间:2025-07-09 18:31:14

根据国家疾控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预警,7月6日至7日,安徽、江苏、河南等14省区陷入橙色至红色高温风险,部分地区体感温度突破45℃。在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学生拍摄的视频显示:六人间宿舍仅有一台1990年代安装的吊扇,夜间温度高达35℃,持续的高温,让多名学生因中暑晕倒;为避暑,数百名学生挤满超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直至深夜闭馆;更有学生自费入住校外酒店,每月额外支出超千元。


全国多所高校在持续高温中暴露的硬件短板——当社会普遍将空调视为生活必需品时,为何部分高校仍困于“电路老化”“资金不足”的困境?

空调缺失的三重困境:资金、审批与观念

电路改造:被忽视的基础设施短板。烟台南山学院工作人员坦言:“60多栋宿舍楼电路老化,需先完成2000万元线路改造才能安装空调。”这一数字折射出高校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据调查,老校区电力增容需每平方米额外投入300-500元,且涉及消防审批、施工周期等问题。

而早在14年前,2011年,媒体就报道了“复旦大学斥资近亿为学生宿舍和教学楼装空调”的消息。报道称,“根据复旦大学总务处的估算,安装费用近亿元,其中学生公寓电力扩容等费用共4370万元;涉及学生公寓线路改造费用约2500万元;教学楼电力扩容及空调费用共2760万元。”空调采购、线路改造及年运行电费总成本,对依赖财政拨款的公办高校构成沉重负担。


政策滞后:南北差异与标准缺失。教育部2021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意见》虽强调“优先满足教学基本需求”,但未明确将空调纳入标配。四川省锦江区教育局回应家长时直言:“国家、省、市标准均未要求教室配置空调。”这种政策模糊性导致南北推进差异:盐城2024年已出台文件要求公办中小学2025年9月前完成空调安装,而山东某高校仍以“审批流程”为由拖延。

观念争议:吃苦教育与现实需求。反对者认为“空调降低学生耐受力”,但教师群体普遍呼吁改革。郑州某高中教师表示:“高温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午休时间延长影响教学进度。”更有医生指出,密闭空间内人群聚集易引发中暑、热射病。

当社会普遍视空调为生活必需品,00后学生将其视为基本权益时,高校在酷暑面前的迟滞与无力,深刻暴露了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思维僵化与时代飞速发展之间的巨大脱节。高温,不应也不该继续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拦路虎”。破解这困局,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明确、标准更新,更需要以人为本观念的真正落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