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超跑,摇头晃脑,原地起跳,你看完之后什么感觉?懂行的会说,哎,这有点像国外的Lowrider,有点意思。不懂行的会说,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懂行的会说,这云辇-X主动液压悬挂+易四方有点东西。不懂行的会说,左摇右晃是为了秋天抖落车上的落叶,冬天抖落车上的积雪吗?
仰望U9,一台真正的中国制造的超跑,伴随着争议与牛逼的不同声音,定价168万起。这台车到底能不能与牛马一争高低?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上海天马赛车场,下赛道感受了一下这台车的实力。
这不是我第一次开电动超跑,几年前有一款车叫前途K50,我也试驾过不止一次。我对电动超跑的总结就是,没有声浪,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实用价值都少了至少一半。这就像看一部情节紧张的电影,光有画面没有声音,它就很难给你刺激。
试驾仰望U9之后,我的感觉也是这样,除了没有声浪,这台车无论底盘、操控、用料、做工,还是配置的丰富程度都不输海外超跑。但是没办法,声浪是电动超跑的硬伤,即使模拟出宇宙飞船的声音,我还是开不出那种血脉喷张的感觉。
虽然说,汽车都是流水线下来的工业品,但超跑不是代步工具,它是极致机械美学与赛道技术融合的结晶。声浪只是感官的刺激,更多人想拥有超跑,其实就像是买一块机械表,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而电动超跑则有点像智能手表,这是另一个赛道,买它是因为它功能性强,不是为了品鉴和收藏。
在内燃机时代,没有一家中国车企有能力踏入超跑领域,因为发动机、变速箱都没搞明白,造超跑?你都没学会走,就想学人家跑?是不是在搞笑?外国人看不起中国车,当然不能把原因归结为我们造不出一台超跑,但没有一台中国人自己造的超跑,我们的底气就是少了不少。
现在新能源时代,比亚迪造出了这么台纯电超跑,仰望U9。你说单凭颜值,是法拉利、兰博基尼造型犀利,还是这台车更帅气?有一说一,我有点不太能接受仰望U9车头大灯的设计,但侧面的姿态很有感觉,特别是车尾加上鹅颈大尾翼,气场还是相当足的。其实超跑领域,审美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布加迪赤龙像是一只癞蛤蟆,也有人觉得新一代的“马王”像是带了个墨镜。
我们不要对中国的超跑不自信,毕竟是一百大几十万的车,谁开在路上谁都应该自信。在德国的ATP试车场,工程测试车跑出了391.94km/h的极速成绩,在全球范围内这个速度能排进前三名。要知道,这只是台定价168万的中国超跑,排第一的布加迪,排第二的柯尼塞格,这两款车的定价,在168这个数字后面加个0,那也只凑够了一半的首付而已。
我在天马赛道里,一脚电门跺下去,想感受一下仰望U9的直线加速,我滴妈,瞬间五脏六腑就像是要从口中喷射而出。当我入弯出弯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主动液压悬架在帮我抑制侧倾,易四方也在实时调节四个轮边电机的功率,我就算是个赛道上的小菜鸡,也比平时更加自信,甚至觉得有点作弊的嫌疑。
不过有一说一,电动超跑,你站在车外看,情绪价值可以拉满,但坐在车里开,少了燃油超跑那种大排量发动机的轰鸣、炸裂的排气,日常代步真的就跟一台普通电车没什么区别。还有就是作为一台电车,它的自重并不轻,接近2.5吨,对比法拉利296接近1.5吨、兰博基尼小牛1.4吨,重量方面几乎是倍数差距。我在想,仰望U9能不能出个“减重套装”,凡是客户勾选的配置都不要,我不在意你价格能少多少,我只看最终能减重多少。因为想要操控好,轻量化必不可少。
超跑,你可以把它视为汽车界的艺术品,也可以把它视为品牌营销的利器。兰博基尼与法拉利争的不是那零点几秒的加速成绩,迈凯伦720与玛莎拉蒂MC20也不是谁排量大谁更受欢迎。路特斯EMIRA再小众,也有它自己的死忠人群。
在天马赛车场,我走下仰望U9的那一刻就在想,中国造的超跑能否屠牛斩马,其实这不重要。中国能否造出一台被全世界认可的超跑,这很重要。为什么仰望U9要蹦蹦跳跳、摇头晃脑?不就是想让全世界多看一眼中国超跑吗?超跑这种车型本就不是刚需,它对客户来说,是个性,是体验,是装逼。它对于车企而言,是用来秀肌肉,是用来提升品牌调性。我看网上有些人对仰望U9冷嘲热讽,其实他们不是看不起这台车,而是觉得电车就应该廉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