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保饭碗,大招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博闻财经 时间:2025-07-09 20:23:42

文/刘博团队

今天傍晚,稳就业、保住职场人饭碗的大招发布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在中国政府网上全文公布。



真金白银支持就业的政策有:

1、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各地要持续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拓展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贷款便利程度。

2、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在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可对相关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其中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最高提至不超过90%,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不超过30%最高提至不超过50%,政策执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3、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4、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重点行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与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按照个人缴费额的25%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为1年。

5、对吸纳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3个月以上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其他重要支持政策:

1、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和项目实施规模,指导地方在县域范围内谋划实施一批城乡融合发展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泛吸纳相关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2、鼓励各地将相关失业人员中有提升技能意愿的青年、农民工纳入技工院校招生范围,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帮助提升职业技能。

3、省级教育部门汇总并向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困难毕业生信息,建立“一对一”实名帮扶台账,有针对性地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优质岗位。

4、对参加失业保险缴费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费,按规定兑现价格临时补贴等待遇。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被列为头号政策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是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实施的一项专项金融支持政策。截至今年5月初,已累计发放超6400亿元,帮助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530多万个。

这项贷款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个人,贷款利率根据不同情况,大约在2.9%到4%之间,单个企业可以获得的最高贷款为5000万元。

此外,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等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

还有两个政策也值得关注。

一是“完善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机制”,要求“有针对性地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优质岗位”。注意,这里特别强调了是“优质岗位”,也就是能跟大学生基本匹配的岗位,而不是建筑工地或者流水线。

二是“鼓励技工院校招收相关失业人员”,要求“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帮助提升职业技能”。

对于很多年龄超过30岁的失业人员来讲,获得技能、转换赛道非常重要。但年龄大了,很难进入学习系统学习。到社会上参加培训,一是学费贵、二是无法系统学习。有了这项政策,会让相当一批人受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是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下降。

中国目前劳动力人口大约是7.8亿人,这样可以推算出失业人员大致在3900万人左右。当然,这没有包括从城里返乡的农民工,因为他们返乡后有责任田可以耕种。

根据人社部官网公布的数据,今年1到5月全国一共发放了778.8亿元失业保险金,而去年同期为608.7亿元,同比增长了28%。





在经济调整期,尽量降低失业率,维护每个家庭正运转的基础,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经济预期、消费能力,还关系到社会稳定。

跟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相比,现在的稳就业、保饭碗有以下两个新特征:

第一,当前正值退休高峰期,每年退休人数超过每年新增劳动人口,这是有利条件。

1962年到1971年这10年,是建国后重要的婴儿潮时期,每年出生率都维持在30‰以上,甚至突破过43‰。从下图可以看到,当时每年新出生人口都在2500万人以上。而目前每年新增就业人口(2007年以后出生的)大约在1600万左右。



第二,不利条件是,城镇化到了高位、房地产出现了转折,大基建也基本饱和,再加上关税战、贸易战,很多行业去产能,让新增岗位变得更困难,以工代赈的空间变小。

当前这一轮经济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熬过这个时期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办法只能是推动经济转型,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时间换空间,同时适当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