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节奏持续,今天大A多条主线发力:
一条是大金融,多元金融、银行、证券,牛市基本配置;
另一条反内卷,光伏煤炭水泥钢铁,7月政策发威,肯定会反复表现。
还有房地产、工程、小金属等板块,今天异军突起。
以上板块,君临在近期文章中大多有过重点分析,就不展开了。
今天聊聊一个新冒起的板块——小金属。
小金属板块今天涨了2.01%,拉动上涨的主要是里面的细分行业:稀土。
今天稀土个股全部涨幅都在4%以上,主要得益于昨晚盘后北方稀土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加1882.54%到2014.71%;
扣非净利润为8.8亿元至9.4亿元,同比增加5538.33%到5922.76%。
这个增速,实在是太亮眼了!
之所以增速如此强劲,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基数低,一个是周期反转。
稀土是个周期性行业,价格波动非常大。
前几年,受制于中美贸易的制裁与反制裁,稀土一度被禁止出口,导致需求暴跌,价格飞流直下三千尺。
21-22年高位的时候,北方稀土的毛利率在27-28%左右,一年净利润有50多亿元。
但到了23-24年,毛利率下滑到了最低10%左右,净利润也就膝盖斩,到了仅10亿元左右。
转折点发生在今年上半年,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各取所需,中国开始渐渐放松稀土的出口,这里面又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是一季度,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中国对符合资质的海外申请建立了绿色通道,但美国企业暂未纳入许可范围。
直接结果就是,2025年3月全国出口稀土5,666.3吨,同比增加20.3%,主要是对欧洲和日韩的出口。
由于出口增加了一些,但仍然未能满足海外的需求,导致出现量价齐升的牛市行情。
第二个是5月中旬后,扩大对美国民用市场的出口。
中美元首通话后,中国用稀土开放换来了美国芯片软件+航空发动机+乙烷化工品的禁令解除。
中国也向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三家美国汽车企业的稀土供应商发放了临时出口许可 。
可以想象,二季度的出口量应该会比一季度进一步增长,带来营收、利润的进一步向上。
对比一季度和中报数据,北方稀土一季度是4.3亿,那么推算出来的二季度净利润就是4.7-5.3亿,环比向上趋势明显。
按目前趋势,今年净利润应该能达到20多亿,但离周期高位的50多亿也不过是半山腰位置。
可以判断,随着贸易战形势趋缓,下半年稀土出口的上行空间还很大。
稀土板块今年的业绩大反转,并不是北方稀土一家独有,也是整个板块内的普遍现象。
我们看看其它个股的一季度数据:
宁波韵升,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8724.47%;
中国稀土,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125.15%;
中科磁业,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232.27%;
盛和资源,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178.09%;
广晟有色,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15.55%;
中科三环,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113.66%;
金力永磁,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57.85%;
这里,重点讲一下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的差异。
稀土是资源型产业,有矿才是王道,而我国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白云鄂博和南方的江西、云南等地。
北方稀土依托全球最大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占全国轻稀土储量90%以上,开采配额占全国总量75%,号称“轻稀土之王”。
中国稀土主导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掌控全球80%的镝、铽等战略资源 ,资源稀缺性更强,号称“重稀土之王”。
两个都是稀土垄断的王者,类似“两桶油”的地位,但为什么——
一季度,北方稀土净利润4.3亿,中国稀土只有7262万元,仅为前者的一个零头?
业绩增速上,北方稀土一季度7倍增速,上半年20倍增速,而中国稀土仅仅一季度增长了125%?
主要原因在于,北方稀土垄断的是轻稀土,中国稀土垄断的是重稀土。
轻稀土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7种元素。
主要用于汽车玻璃、储氢材料(如镍氢电池)、永磁材料(如钕铁硼磁铁),下游场景包括新能源车、机器人、风电设备、消费电子等。
典型的特点就是民用、市场规模大、发展快、前景广阔。
重稀土包括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钇(Y)9种元素。
主要用于高铁、航空航天、军工(如导弹制导系统、战机隐身材料)、医疗成像(如MRI造影剂)、核工业、激光等尖端领域。
典型的特点就是军用、市场规模小,稀缺性更强、管控更严格。
由于重稀土的主要应用方向都是国家竞争的尖端战略产业,管控会非常严格。
再加上重稀土的稀缺性更强,提纯技术难度更高,这又让我国卡脖子的能力更上了一层楼,管控放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轻稀土方面,虽然我国很丰富,但国外其实也不少,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格陵兰岛都有不少的轻稀土储备。
现阶段海外地区只是欠缺提纯技术,未来迟早都能突破。
但重稀土就不同了,重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非常非常低的,稀缺性远高于轻稀土,提取难度更大,而且80%以上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国外即使在未来掌握了提取技术,也很难获得可开采的资源。
因此,我国在未来很可能长期保持对重稀土的管控,而仅仅对民用为主的轻稀土网开一面,适度出口。
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二线梯队的盛和资源、金力永磁。
这两个民营企业,经营机制更灵活,长期成长性相对突出——
盛和资源,着力于资源端,在资源储量上排名第三,特点是轻重稀土都有布局。
这几年,盛和资源趁着价格低迷,收购了大量的北美、澳大利亚、非洲等海外稀土矿,例如坦桑尼亚的Ngualla稀土矿项目,这是其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这是个擅长逆向布局的高手,跟紫金矿业有点像。
金力永磁,着力于加工端,掌握核心技术,以晶界渗透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专利体系。
公司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销量世界第一,20-22年其净利润增速保持在50%以上。
下游产业链的特点是,爆发力或许不如上游,但持续成长性会更强,技术和品牌效应将让其能够蚕食更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