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CEO离职不到4个月,卫龙美味CFO也官宣离职。
7月9日,卫龙美味(9985.HK)发布公告称,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原因辞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职务,自今年8月31日后生效。彭宏志辞任后,公司执行董事余风将担任首席财务官、授权代表职务。
彭宏志是卫龙美味的老将,早在2010年就加入公司,至今已有15年。接任首席财务官职务的余风同样在公司任职多年,此前曾担任过公司市场中心副总裁、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等职务。
彭宏志宣布离职的时间点颇为敏感,正值港股中报季前夕。公告发布次日,卫龙美味的股价大幅下挫12.97%,最终收于12.62港元/股,总市值约为307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到4个月之前,卫龙美味刚刚完成了公司CEO的更换。今年3月年报发布后,卫龙美味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孙亦农官宣离职,公司创始人之一刘福平接任首席执行官。
孙亦农是一位快消行业老人,此前曾在汉高、可口可乐、银鹭等公司任职多年,2021年时加入公司担任CEO,并参与推动公司港股上市。但在公司董事会中,孙亦农是唯一一位与创始人刘氏兄弟没有亲属关系的。
在孙亦农离任之前,卫龙美味的执行董事共有6位,分别为董事长刘卫平,副董事长刘福平,执行董事孙亦农、彭宏志、刘忠思、余风。其中,刘卫平、刘福平为亲兄弟,也是卫龙美味的创始人。刘忠思、余风分别是两位创始人的堂弟、表弟,彭宏志则是刘忠思的表兄。随着孙亦农离职,卫龙美味的掌舵权重回刘氏家族手中。
辣条业务直面竞争
1999年,刘卫平、刘福平兄弟在河南漯河创立了卫龙美味,受当地食品牛筋面的启发,刘氏兄弟创造了辣条这一日后风靡国内的产品。2022年12月,卫龙美味在港交所上市。今年3月,卫龙美味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增的年报。
2024年,卫龙美味实现营业收入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3%;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37%。同期,公司毛利率也同比提升了0.4个百分点至48.1%。
不过,细究具体业务的收入情况时可以发现,卫龙美味2024年的营收增长主要是由魔芋爽、风吃海带等蔬菜制品带动,而公司赖以成名的辣条产品收入占比已低于蔬菜制品。
年内,卫龙美味调味面制品(辣条)的收入为26.67亿元,同比增长4.62%,但该产品的收入占比却由52.3%降至42.6%,首次降至50%以下。且在2022年及2023年,公司的辣条业务收入更是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滑。
卫龙美味的辣条业务为何会陷入增长瓶颈?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至2023年期间,提价和渠道调整是导致辣条产品销量受损的主要原因。
据卫龙美味公告,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辣条产品的价格由14.3元/千克涨至15.1元/千克。但在2022年至2023年,该产品的价格分别达到18.1元/千克、20.5元/千克,涨幅明显。2024年,公司未再公布产品的平均价格情况。
在渠道方面,自2020年以来,卫龙美味实行“渠道下沉、深度分销”战略,这导致公司线下经销商大幅洗牌。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末,公司共有2592家经销商,而当年,公司新增了1490家经销商,终止了2132家经销商,这也意味着其经销商体系出现了大洗牌。此后几年,公司经销商数量继续变动,至2023年底,经销商数量已减至1708家。
这种重视线下经销商的策略也导致卫龙美味线上销售占比不高。2024年,公司线下渠道收入占比高达88.8%,仅有11.2%的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此外,竞争也是影响卫龙美味辣条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虽然卫龙美味是辣条的开创者,但随着市场发展,麻辣王子、盐津铺子等竞争对手也对卫龙美味的市场地位产生了冲击。
以麻辣王子为例,该公司主打麻辣辣条产品,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销售额分别为10亿元、15亿元,增长较为迅速。且由于该公司深耕线上营销,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该公司的线上收入占比已达到约20%。
辣条增长乏力,魔芋爽、风吃海带、素毛肚等蔬菜制品成为卫龙美味新的业绩增长点。2024年,公司蔬菜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10%至33.71亿元,超越辣条成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
与辣条相比,魔芋爽等蔬菜制品热量相对较低,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且得益于卫龙美味强大的渠道能力,该产品的市占率相对较高。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卫龙美味在魔芋爽品类市占约70%,在魔芋零食品类市占约42%。
魔芋爽等蔬菜制品热销之下,卫龙美味的业绩在2024年创下新高。2025年,公司的股价也开始大幅上涨。今年4月24日,公司股价达到17.24港元/股的历史高位,总市值达到412亿港元。年初至4月24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143.89%。此后,公司股价有所回调,7月10日收盘时为12.62港元/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