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1100字)
“杯子里面有一个虫,扭开瓶子一看,盖顶也有两个虫。”日前,云南曲靖市民刘先生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4日下午5点左右,他在家楼下的超市购买了一瓶娃哈哈营养快线,回家后就倒了三杯出来给孩子喝,结果整个人都不好了。
震惊的他立即返回超市要求更换一瓶新饮料。超市老板爽快地打开了另一瓶营养快线。然而,新开瓶的饮料中再次发现蛆虫。感觉事态严重的老板当场电话联系了娃哈哈厂家。
娃哈哈业务员赶到现场后,当众开启了第三瓶营养快线。在众人注视下,瓶口处又一次出现了白色活蛆。连续三瓶“爆雷”,让现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全网热议,甚至有网友调侃:“这是娃哈哈推出的高蛋白版营养快线?”
7月7日,云南曲靖市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
7月8日,娃哈哈在紧急回应中宣称:“产品在生产环节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高温杀菌后不可能出现活物。”,并将责任归于商家存储环境:“技术人员初步判定是商家仓储环境和条件有问题,现场其他品牌的产品上面也发现了虫子,虫子会顺着螺纹瓶盖钻进去。”
娃哈哈对媒体记者说,目前还在等监管部门的后续检测报告。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此次蛆虫事件并非营养快线首次遭遇食品安全危机。2024年3月,就有消费者反映在未开封的娃哈哈营养快线中发现“像蟑螂一样的异物”。
彼时,娃哈哈回应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运输装卸撞击产生瓶口松动漏气后,致使内容物变质结块造成。”这一解释与此次事件中“虫子会顺着螺纹瓶盖钻进去”的说法如出一辙。
同样值得重视的是,虽然娃哈哈未公开承认营养快线存在代工生产,但今年5月,其纯净水产品的代工风波曾引发市场对其生产体系的担忧。5月1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声明,承认与今麦郎存在委托代工关系,并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已于2025年4月终止与相关代工方合作。
更令人忧心的是营养快线长期遭遇的“山寨问题”。早在2012年,媒体记者暗访江苏淮安一家代工厂时发现,工人正在处理回收的旧瓶子:“把瓶子上原有的塑料包装撕掉,将瓶口上拧掉瓶盖后遗留的塑料环用剪刀剪掉,直接塞到装空瓶的大包装中。”当媒体记者问“回收的旧瓶还接着用啊?”工人回答:“嗯!”
事件发生后,刘先生表达了许多家长的共同担忧:“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爱喝这款饮品。希望娃哈哈快速找出问题原因,并将相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7月8日的媒体报道显示,消费者和商家已就此事达成和解。然而,营养快线遭遇的蛆虫风波,连同其背后若隐若现的代工疑云及屡禁不止的质量问题,却不太可能就此“和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对企业家言行、商业动向和产品能力进行持续关注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