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泡泡玛特让谁赚到了钱?
徐爱之
在如火夏日泡泡玛特打得火热的资本游戏里,你会发现人们对财富的追逐永不止息。
在穿越过市值低谷后,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从2024年底开始到今年6月,股价一路波动上扬,最终达到高峰:公司市值推进3000亿元区间。去年,泡泡玛特录得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了106.9%;净利润为31.25亿元,同比增长了188.8%。泡泡玛特比上一财年整整多赚了20亿!据泡泡玛特最新财报,2025年一季报,其整体营收同比大涨165%-170%。同比市值增长大约200%。
6月9日“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凭借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成为河南首富。不过很快王宁又被蜜雪冰城创始人张氏兄弟超越,退居第二。
纵览这场资本风暴游戏,受益者自然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和妻子,以及泡泡玛特的创业团队,还有早期投资人,其次是各大机构、基金公司等。
01.
泡泡玛特的创始团队真是赚翻了
七八年前,在王宁妻子杨涛去广州进货的钱,都要从上午门店的营收里挪的日子里,没有人能想到,泡泡玛特能成为今天的潮玩巨头。但现实就这样发生了。
泡泡玛特公司市值的增长,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王宁家族带来了巨额财富。随着泡泡玛特市值超过3600亿,王宁家族的财富已超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7亿元)。
财富背后的“身家”是随着股价变动的。落袋为安,王宁在上市不久后的2021年开始套现,当年11月减持过一次。那时泡泡玛特的增长前景和业绩表现遭遇质疑,公司股价从最高点(105港元/股)首次跌至腰斩(56.782港元/股)后,王宁在阶段高点减持了1304.2万股,套现金额7.4亿港元。2022年公司股价跌入低谷,这时王宁、杨涛夫妇开始密集增持部分股份,虽然未及此前减持规模,但他们等到了新的时机:2024年10月24日,泡泡玛特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第二天,泡泡玛特股价持续大涨。
港交所权益数据披露了泡泡玛特核心高管集体于高位减持的通知。据港交所权益数据,2024年10月,王宁通过两家公司合计减持2710万股,涉及资金约15.6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32亿元)。王宁及其妻子、公司副总裁杨涛在泡泡玛的持股比例从50.34%下降到了48.73%,不过结合其他基金、子公司股份,王宁仍是公司绝对实控人。
王宁的减持是通过GWF Holding和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两公司完成的。GWF由王宁的信托UBS Trustees(B.V.I.)Ltd.全资拥有。Pop Mart Hehuo是泡泡玛特高管(王宁、杨涛、刘冉、司德等人)联合成立。王宁在其中持股40.96%。
2024年开始,泡泡玛特其他高管也从股市里拿到了钱。
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随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的此次减持,套现(具体数额不明),此外他还以单独减持的方式,以每股71.53港元的价格减持210万股,涉及资金约1.51亿港元。
同一时间,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文德一减持了12.5万股,套现894万元。韩国人文德一是王宁在北大商学院的同学,2018年王宁说服他加入泡泡玛特。文在韩国公司任职,薪酬优渥、生活安逸,他的太太考虑到加入新公司收入减少而不同意文德一跳槽,但文德一相信了自己的判断。现在看来他的决策无比正确,他负责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去年3月他从海外业务总裁、集团副总裁被擢升为集团执行董事。
2024年10月泡泡玛特高管减持后,公司股价迅速出现大跌,一度创下公司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并连续震荡。不过2025年暂未看到有泡泡玛特高管,在市值高位减持的信息披露。
02.
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多少也都赚到了
那些有长期主义精神的投资人自然成为泡泡玛特这场资本游戏中的第二大赢家。截止目前,泡泡玛特的股东主要是:创始人王宁及其家族信托、高管持股平台以及东方证券系机构等。有分析认为,泡泡玛特股东结构已转向产业资本和长期机构投资者主导,其进入全球化IP生态运营新阶段。
泡泡玛特有几位投资人特别重要,毫无疑问他们在这场投资中都有收获,有些颇为丰厚。
赴港上市前,泡泡玛特曾在新三板挂牌,经历过8轮融资,除蜂巧资本外,还包括正心谷资本、创业工场、金鹰商贸集团、金慧丰投资、黑蚁资本等投资机构。
创业工场是泡泡玛特的首个天使投资机构,2012年9月投资泡泡玛特200万元,获得其16%的股权。2015年7月31日,C轮融资金额未披露,投资方为风博投资、金慧丰投资、启航资本。2019年底泡泡玛特向一级市场融资的大门就永远的关闭了。据36氪当时的报道,多位投资人说他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微信申请,“不用问就知道,想来托关系投进去”。几乎所有大型中后期基金、阿里乃至李泽楷家族办公室,在过去半年间都争取过投入泡泡玛特的机会,最终无一成功。
2020年4月泡泡玛特有超过1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是正心谷资本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资本参投的,但也只是以出售老股为主。正心谷资本购买了小部分新股,华兴新经济基金接手的则均为老股,两者分别持有3.5%和1.98%的股份。但现在正心谷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的股权都在IPO后被稀释了。
作为泡泡玛特早期天使投资人,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除早期获得泡泡玛特16%股权,上市后仍持有泡泡玛特部分股权。据36氪报道,泡泡玛特上市,麦刚投资所带来的账面浮盈已达5.55亿元,8年获近300倍收益。2025年麦刚仍持有泡泡玛特股超4400万股,但目前暂未查到麦刚有具体的套现金额。
蜂巧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屠铮,应算是泡泡玛特投资人里的大赢家。屠铮曾在啟赋资本担任合伙人时,就为泡泡玛特天使轮投资数百万元,2013年再次投资数千万元Pre-A轮。2018年,屠铮创办蜂巧资本,继续对泡泡玛特投资,与黑蚁资本和华强资本共同投资4000万元。屠铮被外界称为“泡泡玛特最坚定的支持者”,在泡泡玛特成立不久便押注,一路陪伴其走过14年。屠铮共持有泡泡玛特2.85%股份,但他从2024年5月7日开始减持。这一年他的公司有两笔减持交易,最终套现了8.5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79亿元);2025年4月29日到5月6日,屠铮又有三笔大宗交易,清仓了其持有的全部泡泡玛特股份,共套现了2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11亿元)彻底退出股东行列。屠铮当初是以5.5亿港元投入泡泡玛特,5年投资回报率372%,成为中国新消费领域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泡泡玛特非执行董事、黑蚁资本的何愚,也在2023年4月26日清仓减持套现6749万港元。
在泡泡玛特众多投资人中,嘉御资本的创始人卫哲与王宁的关系较为特别。在泡泡玛特的Pre-IPO阶段(即2019年底至2020年初),卫哲正式成为其投资人。据知情人士说,王宁是为了感恩卫哲在早期提供过帮助才接受他的投资,“特意帮忙找了老股转让,为其创造了投资机会”。因为从2014年起,嘉御资本对泡泡玛特进行积极的投前赋能,帮泡泡玛特一起搭建了会员体系。
2014年泡泡玛特获得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投资,来自金鹰商贸。该公司以1990万元获得泡泡玛特19.9%的股权,次年金鹰商贸公司又追投1000万元,持股增至20.74%。但从2017年起金鹰开始减持,持股比例降到12.68%,2019年2月金鹰转让了所持有的泡泡玛特全部股份。王宁对金鹰在上市前一年清退所有股份的举动感到不解,“他们出手的时候,我们也很意外。我觉得他们也许觉得那时已是历史高点,或按照他们的逻辑——也许按十几倍的PE已经很好了。这有点像当年的李泽楷之于腾讯。”不过总体来看金鹰已获可观的投资回报,回笼初始投资,实现账面盈利。
泡泡玛特还曾有一个重要机构股东,就是红杉资本。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红杉持股比例约为4.96%。红杉与王宁的缘分开始得很早,但比较周折。2016年王宁在拼命找钱救公司时,参加了一个融资主题的综艺节目。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岑现场敲定1亿元占股15%,但事后反悔导致投资未达成。2020年初在泡泡玛特Pre-IPO阶段,沈南鹏出面介入,王宁同意红杉买入8000万美金老股,给21亿美金+的估值。王岑在2023年说,当时低估了潮玩赛道的爆发力,“错过泡泡玛特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目前泡泡玛特的市盈率在100倍上下浮动,红杉资本很有可能已经减持其持有的泡泡玛特的股权套现。从今年6月数据看,泡泡玛特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已没有了红杉资本。
03.
基金公司等机构享受到泡泡玛特此轮上涨红利
重仓泡泡玛特的基金公司在这波股价走高的旅途中,纷纷吃到红利。
重仓泡泡玛特的基金,包括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富国消费精选30股票、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灵活配置混合、中欧互联网混合等基金均享受到了泡泡玛特此轮上涨红利。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场共有57家基金公司的207只基金持有泡泡玛特,持股总数达6874.75万股。或受到市值增长的影响,相较前一个季度,重仓基金增加了31家,持仓总数也增长到约1100万股。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经理吴远怡管理的广发价值核心混合A,泡泡玛特是其前十大重仓股;从持股数来看,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农冰立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持有泡泡玛特数量最多,达322.26万股,他是在2024年初重仓泡泡玛特的;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A、宁君管理的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A,持仓泡泡玛特均超250万股。
在泡泡玛特股价上涨时基金经理选择止盈。
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末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混合持有1437.70万股泡泡玛特,对应当季末市值3.75亿元。此后几个季度在股价上涨过程中谢治宇不断减仓泡泡玛特。截至2024年末已不再持有该公司股票。根据基金年报,全年兴全合宜混合累计卖出泡泡玛特金额达7.08亿元。
权益类基金外,还有部分固收类基金布局泡泡玛特。如高楠,余国豪共管的永赢稳健增强债券A持有44.06万股;谢昌旭,徐一恒共同管理的汇添富稳健添盈一年持有混合持有13.84万股;如华安基金的胡宜斌和富国基金的王园园,各有5只基金均持有泡泡玛特。
04.
尾声
不论看懂看不懂,泡泡玛特在这两年的局面是令人振奋的。尤其是海外业务的拓展,为其带来了业绩增长的空间:2024年泡泡玛特在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收入50.66亿元,同比增长375.2%,这种增长趋势仍在继续,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近的数据显示,泡泡玛特的市盈率在100倍左右。
不过泡泡玛特并不将自己仅视为“玩具公司”,而是致力于成为“潮流文化生态构建者”,通过打造全球会员体系、拓展业务领域、进行国际化布局等方式,不断拓展商业边界,实现从单一的潮玩销售向潮流文化全产业链运营的转型。除拓展海外市场、城市乐园、IP主题电影,最近我看到的消息是,泡泡玛特开始围绕IP形象做珠宝饰品品牌了,名为POPOP。最贵的产品是一条黄金项链,售价近2万元。
一个新天新地正在投资人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