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秩序场课题组 北京报道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这是AI发展路径上的一次范式突变:从“我说AI答”到“我说AI做”,从对话生成跃迁到自动执行,智能体正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化锚点和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
但越接近落地,风险也越有实感。
一方面,作为市场最火热的概念,目前不少讨论中的智能体定义混乱,需要警惕一些夸大产品能力的现象,尤其是将自动化软件或对话式助手包装成智能体。
另外,随着智能体的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逐渐清晰,关于安全和技术发展的争端也再次袭来。业内哪一方声音占主流?不同产业角色是如何考虑这一问题的?行业是否存在一些共识?亟需找出一条认知水位线。
结合调查问卷和行业深入访谈,南财推出最新专题报告:《智能体体检报告——安全全景扫描》。从最新发展状况、合规认知度、合规实际案例三个角度,扫描智能体的安全合规问题。
以下是八点核心发现,以及报告全文:
1、概念正热。垂直智能体领跑,编程场景已诞生ARR破5亿美元产品。
2、地图扩张中。从AI手机到AI浏览器,智能体正在接管日常入口。
3、谁更“能自理”谁能走得远。容错性与自主性,可以为智能体划分价值象限。
4、“安全重要,但不着急”。业内普遍认同智能体安全合规很重要,但优先级排不进TOP 3。
5、出错与泄露。业内最关心的智能体风险仍是AI幻觉和用户数据泄露。
6、下一代应用商店?智能体广场的安全监测、安全标识还不完善。
7、智能体进化之路。智能体协作是落地关键,安全风险问题待解。
8、多工具调用暗角丛生。用户数据流向和责任分配问题待解。
《智能体体检报告——安全全景扫描》
指导单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主办单位:21 世纪经济报道
编写单位: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 竞争秩序场课题组
策划:王俊
统筹:王俊 肖潇
编写:肖潇 王俊 章驰 陈勇杰 张传文
设计统筹: 林军明
设计:陈国丽
图表设计:黎旭廷
校对:黄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