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达成 300 亿 GMV、积累千万级会员、汇聚 15 万联盟商家 ——“我店” 模式在 2025 年上市预期的光环下迅速走Hong,然而,伴随其热度的还有 “割韭菜” 的质疑声,使其卷入舆论漩涡。这个被数万商家追捧的商业模型,到底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创新,还是隐藏着风险的资本游戏?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级商业案例的真实情况。
一、从地方试验到百亿典范:“我店” 模式的崛起之路
上海我店平台以 “绿色消费积分” 为关键引擎,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圈。自 2021 年成立后,业务涵盖吃喝玩乐各个场景,借助异业联盟整合实体商业资源,仅用 3 年就实现注册用户超 800 万、合作商家突破 8.6 万家、年交易额达 200 亿元的佳绩,成为绿色消费经济领域的典型代表。
1.模式核心优势解析
绿色积分返LI体系: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分享积分带来的好处,消费全返机制刺激消费欲望,积分能循环增值且可在不同场景兑换;
零风险正拨比架构:商家让LI部分经算法转为消费券,平台效益结构符合国家政策,不存在泡沫风险;
全渠道融合生态:线上商城、线下连锁超市(如比那多超市)、异业联盟相互配合,提供无缝购物体验,形成流量闭环。
2.四大消费场景布局
(1)自营商城:涵盖生活必需品,增强用户粘性;
(2)品牌商城:吸引品牌入驻,提高平台可信度;
(3)异业联盟:整合线下门店资源,为实体商家提供支持;
(4)连锁超市:采用共享股东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二、分Hong机制详解:20% 让LI怎样实现 5 倍价值返还?
1.核心规则与动态模式
(1)启动机制:当平台累计让LI池达到预设目标时,首次补贴启动;
(2)释放逻辑:之后每新增 15% 的让LI池规模,自动开启新一轮补贴;
(3)周期控制:最多设置 40 期分Hong周期,单期最长 30 天,积分累计到 5 倍时自动退出补贴体系。
2.实际案例演示
消费场景:用户消费 1000 元,商家按规则让LI 20%(即 200 元)
用户获得 200 “绿色积分”,商家获得 200 “贡献积分”;
若平台初始补贴池为 200 元,立刻触发首期补贴;
按照 40 期补贴、每期释放 1% 计算,加上让LI池 15% 的动态增长,经过 36 轮释放后,200 积分可累计兑换 1000 元抵用券。
3.正波比运营关键逻辑
平台仅将让LI池的 40% 用于补贴,通过不断增加的消费推动让LI池规模扩大,保证 “商家让LI - 积分释放 - 消费再投入” 的良性循环。这种设计从机制上避免了负波比风险,理论上能保障平台持续运营。
注明:以上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公开信息对商业模式和数据进行的分析,小编不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不参与该项目的任何运营,也不进行投资,不收费推广,不做项目私下评估。(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作为开发需求者的模式案例参考,如有违规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
想了解更多互联网资讯,需要 DAPP、web3.0、小程序 app、分销模式,以及更多相关商业模式或软件系统等信息的读者,关注小编。
文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