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8 日,百度正式启动 2026 届校园招聘,抛出超 4000 份 Offer,其中 AI 岗位占比惊人,高达 90%。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国内互联网大厂AI相关职位的校招纪录,更释放出强烈信号“AI 发展已从技术概念阶段迈向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
百度此次校招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 7 个城市,新增 90 个 AI 相关职位,聚焦多模态、跨模态、大模型架构等前沿领域,应届生可直接参与文心大模型、飞桨、数字人等百度核心产品研发,起点极高。
百度此次校招中的AI岗位遍布人工智能的四层技术架构:
算力层面,提供了AI异构计算、云原生AI研发、云原生底座研发等相关岗位,构建坚实算力基础;框架层面,提供了深度学习、AI训练等相关岗位,支撑上层模型与应用;模型层面,有模型算法工程师、多模态大模型应用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打造核心AI大脑;应用层面,则涵盖搜索、自动驾驶、生物计算等多种场景的招聘需求,推动AI价值落地。
除纯技术岗位外,百度此次还新增了如“AI大模型评估产品经理” 等复合型职位,负责大型语言模型的评估标准制定,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洞察,指导模型及系统策略优化。这一类岗位要求从业者既懂技术原理,又要懂业务痛点,举个栗子,在电商领域,需设计兼顾消费者隐私保护和意向购买偏好的 AI 智能推荐系统。
观察国内 AI 产业发展现状,互联网大厂在 AI 领域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战略布局。
百度凭借全栈 AI 能力持续领跑,其智能云在 2025 年上半年大模型相关项目招投标中以 48 个中标项目、5.1 亿元金额位居“双第一”。金融、能源、政务等领域的标杆案例不断涌现,65% 的央企选择与其深度合作。百度还构建了包含昆仑芯三万卡集群的算力底座,为招商银行等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持,显著提升多模态数据分析和智能客服等场景的应用效能。
阿里云则以“基础设施+开源生态”为核心,2025 财年全年收入达 1180 亿元,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超 3 亿次,衍生模型数突破 10 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