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竹芒
东北需要一个火星,一个能燎原的超级火星。
过去三十年,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呼啸而过,东北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黑土地上回荡的,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叹息,是人才“孔雀东南飞”的无奈。
当工业荣光褪为沉重的包袱,东北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颗能彻底点燃生态的“超级火星”。
人工智能,成了这片土地等待了近三十年的答案。其颠覆性在于:它不要求推倒重来,而是以智能重塑生产方式,驱动产业深层次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东北有着最深厚的“家底”——庞大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亟待升级的传统产能。而这,恰恰是AI技术最好的试验田和练兵场。痛点即机遇,沉重的历史包袱,在AI的视角下,却是亟待挖掘的数据金矿。
当全国首创“四个一”模式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在沈阳开园,基于百度大模型Agent的机械臂,在华晨宝马的车间熟练地组装配件,鞍钢选矿现场不用开灯,无人值守也可以吞吐矿石。
辽宁,这个“共和国长子”,已经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它需要一条足够强大的“鲶鱼”,来搅动略显沉寂的产业生态池水。百度,这个中国AI领域的先行者,带着大模型、算力平台和生态资源,来了。
一场关乎东北未来的“AI逆袭”,在辽沈大地悄然拉开序幕。
“长子”转身
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的进程,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宿命。
1995年11月12日,一个许多辽宁球迷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沈阳五里河体育场里,辽足主场1:2负广州太阳神队的哨声,刺破寒冬。那个“只要第一,不要第二”的十连冠辽足,降级甲B。
“十冠王”陨落
可这一年,失意的又何止是辽足。
后来,人们把收音机贴在耳边,刘欢的《从头再来》在空中飘荡——那是一个重工业巨人,踉跄的身影。
身后告别的,是几十年凝聚的荣光。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第一吨特钢等1000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都诞生于此。整个辽宁的上空,弥漫的都是金钱的味道。
“中央给它一块,它就还回去三块”,老工业人说起沈阳的荣耀,眼里依旧有光。当沈阳向全国输送二十万台机床时,深圳的电子厂还在组装香港来的零件。
可当“地理决定论”和“资源诅咒”的双重失落步步紧逼,当广东拥抱“三来一补”,浙江民营经济如火如荼,东北守着全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却步履蹒跚——40个工业大类齐全的辽宁,反而被沉重的产业链条拖住了转型的脚步。
除开少数国之重器默默扛起国防的脊梁,许多工厂和职工的荣光,被隐匿在漫长的寒冬。
振兴东北,是北京的期许,是黑土地的期许,也是全国人民的期许,没人希望它变得悄无声息。
毕竟,它是新中国时期的“工业摇篮”,还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替代的“大国粮仓,今时今日大国之间的科技决斗,从大模型到机器人产业雨林,东北的担当早已经成为历史的烙印。
但振兴的挑战,现实而艰巨。
鲸准数据2020年进行过一次统计,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在全国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TOP10中,东三省无一城市上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较于区位与经济基础更具优势的东南沿海,东北在吸引新兴技术投资方面仍需发力。
投资的相对滞后,可能影响新技术的引进与生产方式的迭代升级。从宏观层面看,这关乎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微观而言,则体现在企业盈利能力的塑造上。
特别是在AI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下,抓住机遇、提升效率显得尤为关键。高盛年初的重磅报告预测:
未来十年,AI使企业估值提升20%,利润每年提高2.5%,而在具体的提产方面,中国企业的整体效率将会提高9%,也就意味着企业平均每年可以多赚1.1%。
显然,对于东北而言,只有一条路可选:往前看,不回头。
作为“老大哥”的辽宁深谙这个道理,引入百度,便是这座工业重镇引来的一条搅动老工业基地的鲶鱼,它要的不是一个孤立项目,而是一个能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升级的“超级引擎”。
共和国长子沉睡的工业基因,正在苏醒。
黑土地的“AI试验”
站在沈阳铁西区的高地眺望,这座城市的工业“锈带”依旧历历在目,而这,恰恰是AI落地的最好的“试验场”。
这里不缺场景、不缺问题,缺的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和决心。辽宁与百度的合作,正是瞄准了这一核心痛点。
当沈阳机床厂破产重组,大连船舶重工启动智能化改造,鞍钢上马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项目,一个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实则是辽宁产业升级决心的显现。
过去,我们总说辽宁产业结构单一,对钢铁机械制造等依赖严重。
然而人们误会了一点,我们不是不需要钢铁,而是期望于它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更高效的方式生产。
所以AI时代,强调的是赋能,而不是取而代之。
2023年,辽宁出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
这样的呼唤,也让一批人工智能的领军者,决心贡献自己的力量,与黑土地同频共振。
百度,便是助力辽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有着服务超六成央国企和大量民营企业进行AI创新的百度智能云,此时此刻正在这片黑土地,实践着这一从顶层设计到广泛落地的AI转型范式。
从2023年1月开始的沈阳皇姑区合作,到2014年辽宁省与百度建立战略合作,再到2025年7月10日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开园,辽宁和百度合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的背后,便是AI赋能制造业的实质性突破进程。
比如由皇姑区人民政府与百度智能云联手打造的沈阳人工智能园区,在全国首创的“四个一”模式:
一个高性能AI基础设施底座
一个超亿产值数据标注基地
一套AI大模型和数据要素流通平台
一个产业应用场景展示中心
为辽宁工业智能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公共技术平台。
百度将文心大模型、百舸AI异构算力平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等多项前沿技术等全栈能力注入园区,使其成为辐射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沈阳特色产业的AI“发电厂”。
开园当日,40家产业链企业同步入驻,涵盖芯片研发、AI计算服务、数据标注、大模型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真正实现“开园即满园,开园即成链”。
在当天与百度会面中,辽宁省高层就提到,携手百度推进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大连“一网统管”等在建项目,就是要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厚植新优势。
当百度智能基础设施与辽宁的产业结合时,辽宁的工业底蕴也已开始与AI深度耦合。
在华晨宝马车间,基于本地开源解决方案与百度文心大模型、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相关技术结合的智能系统,让多数项目的开发周期降低一半、智能代码辅助协助开发员工和供应商提效30%,企业整体GPU用量节约80%以上。
在五百公里外的大连,“一网统管”运行指挥中心正经历台风考验。防汛指挥调度巨幕上,百度智能云参与构建的“防台防汛一张图”闪烁红光。
AI算法通过将气象数据、风暴路径、隐患点位、应急资源等信息叠加,着力提升城市服务、治理效率,助力城市治理由“人防人治”向“智防智治”转变。
百度与辽宁的合作,不过是辽宁智能化升级的一个缩影。更科幻的场景,在这个环渤海经济圈中蔓延开来。
在大连EX未来科技,苏东坡机器人抚须吟诵《赤壁赋》,手指关节处的仿生血管随动作起伏。
鞍钢的百年露天矿山,开采的矿石曾用于生产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如今,中国第一个实现全数字流程的露天采矿,做到厘米级精准定位的,还是鞍钢。
更令人们想象不到的是,在机器人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坐拥地球上最全面的机器人装配线之一,改变中国机器人只进不出历史的,仍是这里!
这意味着,辽宁的AI技术已触及各个产业前沿。之前被远远抛下的距离,辽宁要在AI时代快速追上。
“回流”的信号
区域竞争的本质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人,始终是未来趋势的指向标。
AI时代更是如此,杭州和深圳为“一张免费的床”较上劲,猎聘平台AI技术整体人才紧缺指数(TSI)在今年1月飙升到3.24,TSL>1即表示供不应求,这表明AI技术人才处于高度紧缺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辽宁似乎有所准备。
2024年,一份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构建的“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引发关注,沈阳、大连强势跻身全国30强,分别位居18位和22位。
这个看似意外的结果,实际早有伏笔。
这里有114所高校,58名院士,6个中央驻辽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60多所信息领域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有19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大连化物所等近10家相关科研院所,在机器人整机设计、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优化决策、计算流体力学等方向,都属于优势学科领域。
培养得出很关键,留得下来则更为重要。
正如地产行业广为流传的“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东北人口流失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辽宁,正成为净流入的一方。
七普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出354万,但是辽宁净流入97万人。
更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南方周末研究院连续五年的“理想之城”评估中,来自东北的城市,排名也正一步一步往上走。其中,沈阳在《57城理想之城榜2024》中排名第14,位列东北三省之首。
显然,面对人才资源的较量,作为东北三省的风向标,辽宁已经一马当先。
随着百度等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的入驻,辽宁高校的AI专业人才,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图源:大连理工大学
据了解,百度“1000万AI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便是辽宁。
深厚的校企合作,是人才培育的关键。一直以来,百度通过百度之星编程竞赛、国际大数据竞赛等AI技术竞赛、科研课题合作、师资培训课程等方式,与大连理工大学等辽宁省内高校构建了稳固的产学研协同网络。
随着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二期的持续奋进,大模型应用、数据要素、直播电商、人才实训四大基地初具规模,这个立足沈阳、辐射东三省的区域AI产业高地,必将持续扩容人才承载能力。
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本地生源将选择投身这片加速崛起的AI热土。
结语
如果说三十年前那场足球赛的终场哨,寓意着工业挽歌的前奏,那么如今回荡在产业园的机械嗡鸣,便是谱写新的序曲。
新与旧转换之间,有时并不是舍与得的关系,而是一场涉及技术、人才、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当百度的AI技术体系、百度智能云的产业实践经验与辽宁的工业基因深度融合,当东北的工程师们在算法与机械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复兴,更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未来。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