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临时工也越来越难进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识局 时间:2025-08-26 00:10:18


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今年工作不好找,老陈想给女儿找一个体制内临时工先干着。一来过渡过渡,二来为考公做准备。

也就在前两年,区里某中层还热情的包揽下了老陈女儿工作的事。

老陈知道现在“逢进必考”,但自己要的只是“临时工”,凭借着自己企业多年来的贡献,以及他和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这不算啥。

“这样,你先把简历发我,我试试看。”对面的中层明显面露难色。

“有点为难?”老陈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两年前安排个临时工根本不算啥,局里也需要。今年上面要求所有单位清退编外人员,基层还好,区级部门都是重灾区。”中层解释道。

不仅如此,老陈还得知现在所有临时工都参照正式工“编制化”管理,每个部门需要多少临时工上级都有明确要求,一编一岗,多一个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于是,临时工入口紧急刹停不算,很多单位还清退了不少的临时工。

原本手拿把掐的事却很难实现,这让老陈有些郁闷。

“不来也好,现在不仅很卷,工资也不一定按时发。”看出了老陈的郁闷,中层安慰道,“我们局里临时工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即便如此,还是没有一个主动辞职的。”中层补充道。

曾几何时,体制内临时工是不少人眼中“稳定”“过渡”的选择。可如今,入口收紧、管理趋严的背后,藏着的是体制内编外人员多年来的乱象。

在以往,部门招聘临时工,只需几个人点头即可。长此以往,临时工数量几倍于正式工成为普遍现象。临时工成为了干活的主力,正式工成为 “监工”。

同时,当临时工的工资无法按时保障时,地方财政的压力已逐渐传导到了最末梢。

“稳定”的光环在临时工群体身上渐渐消失后,那些追求“过渡”的人,怕是得先琢磨琢磨这“过渡”到底是过渡到考公的跳板,还是过渡到“等工资”的漫长煎熬里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