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商业银行董事长因到龄,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今日(11日)在朋友圈中的感叹。
7月10日晚间,浙商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陆建强因到龄不再担任浙商银行董事长。经董事会审议,为保证持续规范运作,由执行董事、行长陈海强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且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止。
对此,董希淼称,“陆建强董事长出生于1965年4月,已经年满60周岁,辞任在意料之中。辞任之后,由陈海强行长代行董事长职权,也是银行业内常见的安排,有助于保障公司治理体系良好运转。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较为成熟,决策与执行机制相对完善,少数董事、高管辞任不会影响长远发展。当然,我们希望浙商银行新任董事长早日到位。”
接连公告:行长任命与董事长辞任
短短三天内,浙商银行行长任命与董事长辞任相继公告,人事更迭之际,浙商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三天前,浙商银行刚刚公告了陈海强的行长任职资格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核准的消息。
陈海强在银行业内拥有丰富的经验,曾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担任过浙商银行两家重要分行的行长,还担任过总行的首席风险官,分管过多条业务线,是浙商银行内部培养起来的干部。
在今年4月3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陆建强曾宣布:“去年8月份之后,浙商银行一直没有行长,我自己兼任行长,终于我们海强可以到位了”。
陈海强的到来填补了浙商银行行长职位长达半年多的空缺,标志着该行管理层的重要调整,也为浙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期待。
浙商银行在公告中对陆建强掌舵公司三年多来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并致谢。公告称,陆建强任职期间,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健全战略体系,完善企业文化,落实服务实体经济任务,经营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各项工作和业务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据公开消息,陆建强,男,汉族,浙江富阳人,出生于1965年4月,今年刚好满60岁。他于2022年1月接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2023年8月正式获批出任董事长。陆建强200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哲学硕士,正高级经济师。
陆建强曾任浙江省企业档案管理中心副主任,省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工商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机关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他于2022年1月加入浙商银行,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陆建强:3年三大关键举措
“坦诚、务实、有魄力,重视对外沟通”是业内人士对陆建强的评价。
在掌舵的三年半中,陆建强提出了“善本金融”理念。他认为,“金融是一个放大器,如果服务不良主体,就放大了社会危害。”“我们把金融的功能性放在第一性的位置,去推动金融转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并将这些实践提升为‘善本金融’,就是想释放一个理念——金融不只是向善,更是要以善为本,从善(社会价值)出发。”
多年来,浙商银行高举金融向善旗帜,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同向同行的发展氛围。其中包括:实施金融顾问制度,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浙江探索;从社会价值的视角重塑金融逻辑,导正金融的放大功能;金融助力资本向善,营造企业家自主可控做慈善的生态,促进了“财富升维”发展。
浙商银行提出的“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为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更是将“金融的功能性”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的创新实践。自2023年推出以来,已经由1.0版升级为2.0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正负面清单和信用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企业信用评估难、银行授信准入难等矛盾。
陆建强的另一大关键举措是推进“数智浙银”战略。2022年,浙商银行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四大战略重点之一,发布了“数智浙银”品牌及“185N”数字化改革体系。
据悉,在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进一步聚焦“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两大主题,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初心本源的同时,浙商银行还形成了适应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差异化评价体系和培育机制,打造“以人才银行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质效。
该行定期由董事长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陆建强认为,“不能将科技部门简单视为中后台,也不能让每个业务单元独自承担数字化转型的任务。”浙商银行为此专门推出ITBP模式,要求每个部门负责人都配备一名科技人员助手,共同研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
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人事变动之际,浙商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率为1.38%,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该行的总资产达到了3.33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为676.5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1.86亿元。
从2022年到2024年,浙商银行分别实现营收610.85亿元、637.04亿元、67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8亿元、150.48亿元、151.86亿元。
4月29日晚间,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截至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经营效益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1.38%,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1.21%,风险抵御能力持续稳固。此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维持在8.38%,资本结构稳健。(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