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对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申请进行核查,并公布情况。
结果显示,包括比亚迪和奇瑞汽车在内的多家中国(上市)车企,在2016~2020年,涉嫌不当申领8.6亿元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奇瑞汽车正在谋求港股IPO。
过去五年间,各车企共申报推广新能源汽车7.58万辆,申请补贴资金约29.3亿元。但经审核,仅5.4万辆符合条件,应清算补贴为20.7亿元。
其中,比亚迪和奇瑞因申报材料不全或车辆数据未按要求上传等原因,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分别减少约1.42亿元和超1.4亿元。
北汽新能源在2016~2020年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约9704万元。东风汽车等上市车企也将有不同幅度减少。
相比之下,引人注意的是,2020年特斯拉首次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该公司申报推广的车辆为538辆,申请补贴金额约为1120万元,均符合政策规定。
尽管官方文件并未明确说明是否会追责或要求退还资金,但官方曾表态,若车辆未达续航里程标准,企业需要退回相应补贴。
此次核减原因是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以及企业未按有关要求上传车辆运行数据。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逼近700万辆,全年有望冲击15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因此,从早期的先发展,鼓励企业把市场做大, 到现在加强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凸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成效,接下来如何保护这来之不易的行业,让其合法合规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监管。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自2009年到2022年间推出大规模补贴政策,涵盖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新能源汽车逐月销量已经与燃油车齐头并进。
不过,2026年开始,购置税补贴等政策可能退坡甚至退出,可能会给面临市场压力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带来压力。
不难预见,中国汽车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与长期价格战带来的盈利压力。若被要求退还补贴,可能将进一步加剧车企的经营困境,并加深其与经销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