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第22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聚焦AI时代,全球专家共议未来发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ITBEAR 时间:2025-07-13 22:14:53

在北京大学内,一场聚焦中国互联网未来的盛会——第22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IRC)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年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倾力主办,并获得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的特别赞助。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为核心议题,旨在深入挖掘这一重要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开幕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教授的精心主持下拉开帷幕,为整场年会奠定了学术交流的基调。

在年会致辞环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中国互联网在全球数字格局中的重要地位。陈刚院长指出,自2010年以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再次举办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研究与事业的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邱林川作为CIRC的联合创始人,也在致辞中回顾了CIRC的发展历程。他特别提到了年会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渊源,并向多年来为全球年会付出努力的学者和同行表示敬意。邱林川院长鼓励新一代青年学者加入这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研究的繁荣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人工智能、信任与治理中心联合主任Terry Flew通过视频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他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发展和争议“破圈”的关键时刻,并提出了理念、利益和制度三要素分析框架,强调应从多维视角理解人工智能的未来路径。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座教授祝建华则聚焦AI大语言模型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他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传播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祝建华教授发现当前传播学对A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伦理与监管方面,而对传统传播问题的关注相对不足。他呼吁传播学应更加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推动学科范式与研究议题的持续创新。

年会期间,还设立了八个专题论坛,围绕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治理、文化生产与传播、大语言模型与传播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现场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