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6月5日)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医养结合政策导向,三方整合华润医疗体系33,000余张床位资源与国药集团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正华康养科技,共建智慧康复医疗新生态。
现有医疗机构146家,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7家,运营床位数合计21,985张,业务覆盖10个省(区、市)。公司收购了母公司华润健康旗下36家医疗机构,增加床位11,000余张,将分阶段更换国药集团和正华AI智能理疗病床各16500张集成生物电反馈、压力分布监测、离床预警系统,支持远程医疗数据互通, 搭载压力传感数据追踪系统。联合建立"医养结合示范病房",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患者康复全周期管理。 提升患者满意度与床位周转率,护理人力成本降低15%
科技赋能医疗:破解行业痛点
面对我国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康复护理需求激增,传统病床已难以满足精准化服务要求。此次部署的国药集团AI智能理疗病床融合三大核心技术;1,毫米波生命体征雷达,0接触监测心率/呼吸,精度达医疗级(误差<3%)。2,智能压力分布系统,动态调节气囊压力,降低压疮风险90%。3,5G物联神经康复单元,支持远程定制电刺激方案,加速术后恢复。
这不仅是硬件更换,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革命。华润医疗于海在签约仪式上强调,通过每张病床每日产生的1.2GB康复数据,我们将构建中国首个万人级智能康复数据库。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本项目已入选国家卫健委“2025智慧医养示范工程”,并获得工信部专项补贴2.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商业模式:
投资回报模型建设投入:12.6亿元(设备系统培训),年收益构成:效率提升节约成本:4.3亿元,增值服务收入(康复方案等):2.5亿元,政府补贴:1.9亿元,预计投资回收期:1.2年
三方受益的民生工程
• 患者体验升级
过去护士每2小时巡查翻身,现在病床自动预警护理需求。首批试点医院深圳华润三院护士长演示:当系统检测到患者离床超限,30秒内触发护士站报警,响应速度提升5倍。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平均康复周期缩短18%。
• 医护人员减负
国药集团透露:床具自动生成电子护理记录,预计每年为华润节约12万小时人工记录时间,相当于释放200名护士回归临床护理。
• 产业协同创新
项目同步搭建医康云联平台,实现三甲医院-社区康养机构数据互通。华润健康城项目总监王莉表示:未来患者在出院时可无缝衔接居家康复方案,真正打通医院-社区-家庭闭环。
院士站台:树立行业新标杆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医学泰斗陈可冀在项目论证会上指出:该项目首次实现33,000张床及智能设备标准化部署,其临床数据将推动《智能理疗设备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为全球智慧医疗贡献中国方案。
(2025Q3-Q4)打造医养结合国家级示范工程试点期在深圳、成都、上海华润三甲医院改造5000张床位,(2026Q1-Q3)完成核心城市20家华润医院改造全覆盖,(2026Q4)全国网络落地验收。
结语;
当夜幕降临,深圳华润总院新投入使用的智能病房依然静谧有序。73岁的髋关节置换患者轻触床边屏幕,他的康复数据正实时同步给主治医生和社区康养师。“以前担心出院后没人管,现在连睡觉时病床都在守护我。”这33,000张焕新的病床,正编织成一张守护中国人健康的新时代智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