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回归钉钉核心管理层后,钉钉原总裁叶军的去向引发关注。7月14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前总裁叶军已正式离职。据悉,目前阿里集团内部OA系统已无法查询到叶军的任职信息。
同日,记者第一时间向阿里集团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官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而关于叶军的具体离职流程及未来职业动向,目前仍未有明确消息。
钉钉的诞生可追溯至阿里巴巴旗下社交软件“来往”的失败尝试。2014年,在时任负责人陈航的带领下,“来往”团队开始转型孵化企业办公产品,并于2015年1月正式推出钉钉,当时企业数字化办公市场潜力巨大,但缺乏一款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工具。因此这款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到2020年用户规模突破3亿,服务企业超1500万家。
2020年,阿里启动“云钉一体”战略调整,同年9月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并入阿里云体系,由时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直接管理。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创始人陈航被调离钉钉,调整为阿里原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的特别助理,这一人事变动被外界解读为“明升暗降”。
之后因发展理念不同,陈航离开阿里,2021年创办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其团队成员包括多名钉钉前骨干:原副总裁任卿(花名“易统”)、原市场部负责人甘聪、原首席架构师兼CTO朱鸿(花名“一粟”)。彼时,阿里集团另一技术能手叶军接任钉钉CEO。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的阿里老兵自2007年加入后,先后在阿里软件、速卖通、阿里国际事业部、企业智能事业部等部门任职,也是“浙政钉”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根据公开报道,叶军出任钉钉CEO后,将钉钉从一款通讯工具改造成了企业软件,并重点推进两大战略:一方面巩固中小客户基本盘,另一方面着力拓展大客户市场。
在叶军任内,钉钉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2022年3月,钉钉对外宣布,开始商业化,随后为钉钉定下了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在阿里巴巴2025上半财年的统计周期内,即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钉钉的年度经营性收入(ARR)成功突破了2亿美元(约合14.5亿人民币)大关。
不过,今年4月初,记者从阿里方面获得证实,阿里拟收购陈航创办的两氢一氧公司的投资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陈航将出任阿里集团钉钉CEO,时任钉钉CEO的叶军将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之后,市场鲜有关于叶军的公开报道。天眼查显示,今年5月中旬,叶军卸任钉钉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航接任法定代表人,并担任董事、经理。
目前,AI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叙事。在业务布局上,面向消费者端(To C),夸克承担着入口级产品的使命;而在企业服务端(To B),钉钉则成为阿里AI战略落地的核心阵地。作为阿里集团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的重要组成部分,钉钉在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会上被管理层明确界定为“集团至关重要的ToB战略资产”。当时阿里高层特别强调:“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而钉钉是我们最重要的面向ToB领域的AI应用。”
一位长期关注协同办公赛道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钉钉的发展战略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由陈航主导的2015-2020年是“规模优先”阶段,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快速市场渗透建立用户规模壁垒;而由叶军掌舵的2020-2025年则进入“价值重构”阶段,重点转向产品矩阵完善和企业服务生态建设。“当下,2025年AI浪潮加速,钉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AI时代实现突破。”该人士强调。
一位不愿具名的阿里集团知情人士此前亦向记者透露,陈航此次回归,将负责钉钉的智能化转型,探索AI(人工智能)技术与办公场景深度融合。
在协同办公赛道历经多轮市场洗牌与战略博弈后,当前已形成由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及字节跳动飞书构成的三足鼎立格局。从市场份额来看,钉钉处于行业第一。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微信依托微信社交生态的超级入口,以及飞书借力字节系全域流量矩阵的赋能,二者在用户基础与流量层面展现出难以复制的天然优势,实力不容小觑。
今年以来,协同办公领域的竞争态势持续升级。据相关媒体报道,钉钉与飞书之间的客户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在零售、物流等多个行业展开激烈交锋,伊芙丽、insta360、好想来等多个零售消费品牌从钉钉迁移至飞书,而百世快递、利尔达、微脉等品牌从飞书迁移至钉钉。除此之外,珀莱雅、茉莉奶白等知名零售品牌也在去年从钉钉迁移至飞书。
在7月9日举办的飞书无限大会上,官方披露了一组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数据:截至2025年6月,茶饮行业6家上市茶饮品牌中有5家为飞书用户;国货美妆行业10家上市企业中有7家在用飞书。在最受关注的汽车界,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前30的品牌中有6成在使用飞书。
在行业人士看来,随着AI技术加速落地,钉钉与飞书原本泾渭分明的产品定位正在被重塑。相比于早期钉钉强调“考勤+管理数字化”,飞书则凭借“文档协作+互联网基因”建立差异化优势,如今双方都转向“AI提效”的核心叙事,在产品功能层面的界限日益模糊。
这种战略趋同最直接的体现,是双方在核心功能模块上的“贴身肉搏”。据记者观察,7月8-9日期间,钉钉与飞书围绕多维表格这一企业高频使用场景,上演了一场极具戏剧性的“产品攻防战”:钉钉选择在飞书年度大会前24小时精准发布AI表格功能,重点展示其自然语言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流程构建等AI能力;作为回击,飞书不仅在次日的大会上全面升级多维表格产品,其CEO谢欣更出人意料地宣布开放生态战略——多维表格将支持接入钉钉和企业微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谢欣还在演讲现场调侃称:“如果你的办公工具主要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打卡,那一年的沉淀可能是1000万次的打卡数据,那大概率AI能帮你预测的是,明天哪几个员工会迟到。”